毛细管电泳在药物及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3页 |
·毛细管电泳 | 第11-12页 |
·概述 | 第11页 |
·毛细管电泳的历史发展过程 | 第11-12页 |
·毛细管电泳技术 | 第12-15页 |
·毛细管电泳的多种分离模式 | 第12-14页 |
·毛细管电泳的检测技术 | 第14-15页 |
·毛细管电泳的特点 | 第15-16页 |
·毛细管电泳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16-20页 |
·西药分析 | 第16-17页 |
·中药材有效成分分析 | 第17-19页 |
·农药分析 | 第19页 |
·中药物化参数的测定 | 第19-20页 |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 | 第20页 |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20-22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莽草酸及其对映体 | 第23-30页 |
·引言 | 第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3-24页 |
·缓冲溶液和样品溶液 | 第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24页 |
·缓冲体系的选择 | 第24-25页 |
·pH值的影响 | 第25-27页 |
·缓冲溶液浓度的选择 | 第27页 |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影响 | 第27-28页 |
·运行电压的选择 | 第28-29页 |
·进样时间的选择 | 第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导法快速测定西米替叮 | 第30-37页 |
·引言 | 第30页 |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0-31页 |
·样品溶液的配制 | 第31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1-36页 |
·缓冲溶液的选择 | 第31页 |
·缓冲液酸度和浓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缓冲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分离电压的影响 | 第33页 |
·进样时间的影响 | 第33-34页 |
·重现性及线性实验 | 第34-35页 |
·样品分析 | 第35-36页 |
·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比较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叶下珠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 第37-51页 |
·超声波法碱水提取叶下珠中黄酮类化合物 | 第37-44页 |
·引言 | 第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毛细管电泳法分离叶下珠中黄酮类化合物 | 第44-51页 |
·引言 | 第44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芦丁的测定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待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