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警务人员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问题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8-58页 |
·职业倦怠 | 第18-36页 |
·职业倦怠的概念 | 第18-20页 |
·职业倦怠研究历程 | 第20-21页 |
·职业倦怠相关理论模型 | 第21-23页 |
·职业倦怠经典模型 | 第23-27页 |
·职业倦怠最新理论模型 | 第27-28页 |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 第28-33页 |
·职业倦怠的测量 | 第33-34页 |
·警务人员职业倦怠相关研究 | 第34-36页 |
·工作压力 | 第36-50页 |
·工作压力的概念 | 第36-38页 |
·工作压力研究历程 | 第38-39页 |
·工作压力理论模型 | 第39-45页 |
·工作压力源理论 | 第45-47页 |
·工作压力的测量 | 第47-48页 |
·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 第48-50页 |
·社会支持 | 第50-56页 |
·社会支持的概念 | 第50页 |
·社会支持的来源和种类 | 第50-51页 |
·社会支持的测量 | 第51-53页 |
·社会支持作用模型 | 第53-54页 |
·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 第54-56页 |
·以往研究总结 | 第56-57页 |
·以往研究结论 | 第56页 |
·以往研究不足 | 第56-57页 |
·本研究初步理论架构 | 第57-58页 |
3 访谈研究 | 第58-65页 |
·被访谈人基本情况 | 第58页 |
·访谈的关键问题 | 第58-59页 |
·访谈分析 | 第59-64页 |
·深圳警务人员的工作压力状况 | 第59-61页 |
·深圳警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 | 第61-62页 |
·深圳警务人员的社会支持状况 | 第62-64页 |
·访谈小结 | 第64-65页 |
4 研究构思设计 | 第65-72页 |
·构思模型 | 第65-66页 |
·变量说明 | 第66-68页 |
·研究假设 | 第68-69页 |
·问卷设计 | 第69-70页 |
·统计方法 | 第70-72页 |
5 实证研究与分析 | 第72-107页 |
·问卷调查 | 第72-73页 |
·问卷统计分析 | 第73-107页 |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73-82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82-83页 |
·独立样本T检验 | 第83-84页 |
·方差分析 | 第84-91页 |
·相关分析 | 第91-93页 |
·回归分析 | 第93-98页 |
·缓冲效应分析 | 第98-107页 |
6 研究结论分析和建议 | 第107-129页 |
·讨论和分析 | 第107-115页 |
·比较分析讨论 | 第107-110页 |
·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关系讨论 | 第110-111页 |
·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关系讨论 | 第111-112页 |
·社会支持的缓冲效应讨论 | 第112-115页 |
·研究结论 | 第115-118页 |
·构思模型的修正 | 第115-116页 |
·研究主要结论 | 第116-118页 |
·研究建议 | 第118-127页 |
·增强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 | 第119-120页 |
·组织的客观支持角度 | 第120-124页 |
·个体的主观支持角度 | 第124-125页 |
·个体的支持利用度角度 | 第125-127页 |
·研究进展和局限 | 第127-128页 |
·研究进展 | 第127页 |
·研究局限 | 第127-128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5页 |
附录 | 第135-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