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关联企业理论界定 | 第8-15页 |
第一节 关联企业的法律界定 | 第8-12页 |
一、关联企业的概念 | 第8-9页 |
二、关联企业的法律特征 | 第9-10页 |
三、关联企业的存在形式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控制公司与从属公司的法律界定 | 第12-15页 |
一、控制和控制权 | 第12-14页 |
二、控制公司与从属公司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关联企业从属公司债权人保护成因及法理思考 | 第15-26页 |
第一节 我国关联企业的现状和问题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公司法的利益平衡体系——法人独立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关联企业中利益平衡机制发生倾斜 | 第17-21页 |
第四节 关联企业从属公司债权人保护的法理思考 | 第21-26页 |
一、公平、效益的法律理念 | 第21-22页 |
二、从属公司债权人法律保护的原则体现 | 第22-23页 |
三、从属公司债权人法律保护理论完善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关联企业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比较法分析 | 第26-31页 |
第一节 德国的事前规制方式 | 第26-28页 |
第二节 美国的事后救济方式 | 第28页 |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的折中方式 | 第28-29页 |
第四节 三种制度的比较 | 第29-31页 |
一、立法上的区别 | 第29-30页 |
二、法律适用上的区别 | 第30页 |
三、法律理念的区别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我国立法现状及制度构建的设想 | 第31-42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学者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一、立法现状 | 第31-33页 |
二、学者理论和研究观点 | 第33页 |
第二节 制度构建的设想 | 第33-42页 |
一、事前防护 | 第34-38页 |
二、事后救济 | 第38-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详细摘要 | 第46-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