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刑、假释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减刑、假释制度基本理论 | 第12-25页 |
第一节 减刑、假释制度的概念 | 第12-19页 |
一、减刑、假释的内涵 | 第12-16页 |
二、减刑、假释与其他制度的区别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减刑、假释制度目的与功能 | 第19-22页 |
一、刑罚的目的 | 第19-21页 |
二、减刑、假释的功能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减刑、假释的条件 | 第22-25页 |
一、减刑的条件 | 第22-23页 |
二、假释的条件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减刑、假释制度比较研究 | 第25-41页 |
第一节 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发展 | 第25-31页 |
一、减刑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 第25-29页 |
二、假释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 第29-31页 |
第二节 国外的减刑、假释制度 | 第31-41页 |
一、国外的减刑制度 | 第31-34页 |
二、国外的假释制度 | 第34-41页 |
第三章 现行减刑、假释制度缺陷性分析 | 第41-49页 |
第一节 减刑、假释的执行标准不一致 | 第41-44页 |
一、各省、地市规定的执行标准不一致 | 第41-42页 |
二、认定依据难以一致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减刑、假释程序不合理 | 第44-46页 |
一、弱化狱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权 | 第44-45页 |
二、无视一线警察的建议权 | 第45页 |
三、剥夺罪犯的参与权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减刑、假释监督执行不到位 | 第46-49页 |
一、监狱机关内部监督不到位 | 第46-47页 |
二、对假释罪犯监督不到位 | 第47-48页 |
三、检察机关监督不到位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减刑、假释制度之完善 | 第49-64页 |
第一节 统一立法 | 第49-50页 |
一、制定统一的《刑罚执行法》 | 第49页 |
二、修订《监狱法》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完善减刑、假释的流程 | 第50-56页 |
一、减刑、假释流程的合法性 | 第50-51页 |
二、减刑、假释基本流程构想 | 第51-56页 |
第三节 保障罪犯在减刑、假释中的参与权 | 第56-58页 |
一、知情权 | 第56页 |
二、法律援助权 | 第56-57页 |
三、申请复议权 | 第57页 |
四、申诉权 | 第57-58页 |
第四节 完善考核评估体系 | 第58-59页 |
一、全面推行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体系 | 第58-59页 |
二、完善罪犯的考核制度 | 第59页 |
第五节 完善检察机关的监督机制 | 第59-64页 |
一、强化科技监督手段 | 第60-62页 |
二、完善执法监督机制 | 第62页 |
三、改变监督机构配置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