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页 |
| ·大白菜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 ·大白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10-11页 |
| ·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简介 | 第11-14页 |
| ·关于芜菁花叶病毒病(TuMV)的研究 | 第14-17页 |
| ·芜菁花叶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5-16页 |
| ·芸薹属寄主的TuMV抗性基因 | 第16页 |
| ·白菜类转TuMV的转基因研究 | 第16-17页 |
| ·大白菜晚抽薹育种研究进展 | 第17页 |
| ·控制成花基因——LFY基因的研究 | 第17-19页 |
| ·LFY基因的结构 | 第17-18页 |
| ·LFY基因的功能 | 第18页 |
| ·LFY基因的表达 | 第18-19页 |
| ·大白菜中LFY基因的应用 | 第19页 |
| ·双价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 第19-20页 |
| ·存在技术问题与植物安全性问题 | 第20-21页 |
| ·存在技术问题 | 第20-21页 |
| ·植物安全性问题 | 第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TuMV-Nib和LFY反义双价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22-36页 |
| ·材料 | 第22页 |
| ·菌株和载体 | 第22页 |
| ·培养基 | 第22页 |
| ·酶和试剂 | 第22页 |
| ·TuMV-Nib、LFY反义双价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22-33页 |
| ·pROK_2-LFY表达载体构建 | 第23-30页 |
| ·TuMV-Nib、LFY反义双价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0-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 ·pROK_2-LFY载体构建结果 | 第33-34页 |
| ·pROK_2-TuMV-Nib+LFY反义双价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34-35页 |
| ·讨论 | 第35-36页 |
| ·TuMV-Nib和LFY反义双价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转化春大白菜青3福山自交系再生体系的研究 | 第36-4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41页 |
| ·实验植物材料 | 第36页 |
| ·组织培养方法 | 第36-37页 |
| ·遗传转化所用的植物材料、菌株 | 第37-38页 |
| ·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 | 第38-39页 |
| ·转pROK_2-TuMV-Nib+LFY双价反义基因大白菜分子鉴定 | 第39-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 ·不同基因型的离体培养差异 | 第41页 |
| ·激素组成及配比对子叶离体培养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幼苗生根及驯化移栽 | 第42-43页 |
| ·菌液浓度及浸染时间对基因转化的影响 | 第43-44页 |
| ·不同选择压力对大白菜转化双价基因的影响 | 第44-45页 |
| ·转反义双价基因PCR检测结果 | 第45页 |
| ·讨论 | 第45-46页 |
| ·不同基因型的离体培养差异 | 第45页 |
| ·激素种类及配比对大白菜离体再生的影响 | 第45-46页 |
| ·选择压对大白菜转化影响 | 第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6页 |
| 附录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