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2页 |
第一节 肿瘤基因治疗 | 第8-13页 |
1. 基因治疗的定义 | 第8页 |
2. 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与方法 | 第8-10页 |
3. 肿瘤基因治疗的载体 | 第10-12页 |
4. 展望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抗癌基因p53 | 第13-15页 |
1. p53 基因及其产物的结构和特性 | 第13页 |
2. p53 基因抗肿瘤机制 | 第13-14页 |
3. p53 基因与肿瘤基因治疗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古菌组蛋白 | 第15-22页 |
1. 组蛋白的性质 | 第15-16页 |
2. 组蛋白与DNA形成复合物的原理 | 第16-17页 |
3. 组蛋白作为基因药物载体 | 第17页 |
4. 嗜热古菌组蛋白HPhA | 第17-18页 |
5. HPhA 的同源序列比较分析 | 第18-20页 |
6. HPhA 的结构特点及生物学功能 | 第20-22页 |
第二章 HPhA介导p53 基因的体外细胞转染研究 | 第22-44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22页 |
第二节 材料与试剂 | 第22-2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 仪器 | 第23页 |
3. 溶液配制 | 第23-25页 |
第三节 实验方法 | 第25-35页 |
1. HPhA的提取与纯化 | 第25页 |
2. pCMV-p53 质粒的制备 | 第25-27页 |
3. 转染复合物的制备 | 第27页 |
4. 荧光显微镜观察复合物的形态 | 第27-28页 |
5. 细胞培养 | 第28页 |
6. 细胞转染 | 第28页 |
7. 考察外源基因p53mRNA 的表达水平 | 第28-30页 |
8. 考察外源基因p53 蛋白表达水平 | 第30-33页 |
9. 考察外源基因产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33-34页 |
10. 考察外源基因产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34-35页 |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1. pCMV-p53 质粒的鉴定 | 第35-36页 |
2. 荧光显微镜观察复合物结合前后的形态变化 | 第36页 |
3. 不同转染途径对细胞内外源基因p53mRNA 的表达的影响 | 第36-38页 |
4. 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HphA 介导p53 的蛋白表达 | 第38-39页 |
5. Western blot 检测外源基因p53 蛋白表达 | 第39页 |
6. XTT 法考察转染细胞生长状况 | 第39-40页 |
7. FCM 考察p53 诱导细胞凋亡 | 第40-43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HPhA介导p53 基因的动物体内研究 | 第44-53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44页 |
第二节 材料与试剂 | 第44-45页 |
1. 动物 | 第44页 |
2. 试剂 | 第44页 |
3. 仪器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1. 裸鼠肿瘤模型的建立 | 第45页 |
2. 荷瘤裸鼠成瘤实验 | 第45-46页 |
3. 免疫组化法检测皮下种植瘤细胞形态 | 第46页 |
4. TUNEL 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 | 第46-47页 |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 | 第47-52页 |
1. 肿瘤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47-48页 |
2. 对移植瘤的生长的影响 | 第48-50页 |
3. TUNEL 法获得原位细胞凋亡指数 | 第50-52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HPhA的免疫原性研究 | 第53-61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53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1. 动物 | 第53页 |
2. 试剂 | 第53页 |
3. 仪器 | 第53-54页 |
4. 溶液配制 | 第54页 |
第三节 实验方法 | 第54-56页 |
1. 免疫方案 | 第54页 |
2. 免疫血清的制备 | 第54页 |
3. 体液免疫检测 | 第54-55页 |
4. 细胞免疫检测 | 第55-56页 |
5. 安全性 | 第56页 |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 | 第56-60页 |
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 | 第56-57页 |
2. 脾细胞的刺激指数 | 第57-58页 |
3. 脾细胞分泌IFN-γ水平 | 第58-59页 |
4. 体重变化 | 第59-60页 |
5. 脏器指数 | 第60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68页 |
摘要 | 第68-70页 |
ABSTRACT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