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页 |
| 二、区域旅游整合的理解 | 第11-12页 |
| (一) 区域旅游整合的内涵 | 第11-12页 |
| (二) 区域旅游整合的优势 | 第12页 |
| 三、区域旅游整合的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 (一) 旅游经济理论 | 第12-13页 |
| (二) 旅游产业理论 | 第13页 |
| (三) 增长极理论 | 第13-14页 |
| (四) 点—轴系统理论 | 第14-15页 |
| (五) 圈层结构理论 | 第15页 |
| (六)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 第15-16页 |
| (七) 循环积累因果理论 | 第16页 |
| 四、区域旅游整合的意义 | 第16-18页 |
| (一) 我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16-17页 |
| (二) 区域旅游整合是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 第17页 |
| (三) 区域旅游整合是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建设的新要求 | 第17页 |
| (四) 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一体化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18-23页 |
| 一、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现状 | 第18-20页 |
| (一) 旅游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 第18页 |
| (二) 旅游市场开拓能力明显增强 | 第18页 |
| (三) 发挥旅游资源特色,扩大了旅游产业规模 | 第18-19页 |
| (四) 旅游产品的档次及品位明显提升 | 第19页 |
| (五) 旅游业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 第19-20页 |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3页 |
| (一) 旅游业发展的不均衡 | 第20-21页 |
| (二) 旅游投入不足,宣传促销方面认识低 | 第21页 |
| (三) 旅游业的规划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 第21页 |
| (四) 旅游产品体系结构不合理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吉林省旅游空间整合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29页 |
| 一、旅游资源特征分析 | 第23-24页 |
| (一) 自然景观类型多、品位高,人文景观文化内涵深厚 | 第23页 |
| (二) 吉林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 第23-24页 |
| 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第24-25页 |
| 三、区位条件 | 第25页 |
| 四、旅游市场分析 | 第25-27页 |
| 五、旅游通道分析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吉林省旅游空间整合模式构建 | 第29-40页 |
| 一、旅游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 | 第29-30页 |
| 二、旅游经济增长极的确立 | 第30-33页 |
| (一) 确立三个旅游经济增长极 | 第30-31页 |
| (二) 建设和完善旅游中心 | 第31-33页 |
| 三、旅游轴线的确立 | 第33-35页 |
| (一) 一级旅游轴线 | 第33-34页 |
| (二) 二级旅游轴线 | 第34-35页 |
| 四、旅游经济圈的确立 | 第35-40页 |
| (一) 旅游经济圈的划分 | 第35页 |
| (二) 旅游经济圈的特征 | 第35-40页 |
| 结语 | 第40-42页 |
| 一、基本结论 | 第40页 |
| 二、创新 之处 | 第40-41页 |
| 三、遗留问题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