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长江口盐沼优势蟹类的生境选择与生态系统工程师效应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49页
 1 掘穴蟹:盐沼湿地中的重要生态系统工程师第12-15页
 2 影响盐沼蟹类分布的因素第15-25页
   ·非生物因子第16-19页
   ·生物因子第19-25页
 3 蟹洞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第25-34页
   ·研究洞穴形态的意义第25-26页
   ·洞穴形态的研究方法第26-31页
   ·影响洞穴形态的主要因素第31-34页
 4 掘穴蟹在盐沼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34-41页
   ·摄食活动的生态作用第35页
   ·蟹类对动、植物的影响第35-36页
   ·蟹床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第36-37页
   ·洞穴壁的生态功能第37-38页
   ·掘穴行为对土壤和营养元素的垂直运输第38-41页
 5 长江河口盐沼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第41-46页
   ·植物群落的特征第41-42页
   ·蟹类群落的特征第42-45页
   ·外来植物互花米草的入侵第45-46页
 6 科学问题及目的、意义第46-47页
 7 论文概要第47-49页
第二章 长江河口盐沼优势蟹类无齿相手蟹的生境选择第49-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9-54页
   ·研究地点第49-50页
   ·环境因子的测定第50-51页
   ·无齿相手蟹的取样和测定第51-52页
   ·摄食喜好实验第52-53页
   ·数据分析第53-54页
 2 结果第54-60页
   ·环境因子第54页
   ·无齿相手蟹的分布第54-59页
   ·蟹类对互花米草和芦苇的摄食喜好第59-60页
 3 讨论第60-63页
第三章 植物群落及其凋落物对两种优势蟹类分布的影响第63-8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3-66页
   ·研究地点第63-64页
   ·取样方法第64-66页
   ·数据分析第66页
 2 结果第66-76页
   ·植物群落的影响第66-73页
   ·互花米草凋落物状态对蟹类的影响第73-74页
   ·相对光照与蟹类分布的关系第74-76页
 3 讨论第76-81页
   ·季节的影响第76-77页
   ·植物群落的影响第77-78页
   ·互花米草凋落物的影响第78-81页
第四章 盐沼内潮沟的微生境环境异质性对蟹洞分布的影响第81-9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2-85页
   ·研究地点第82-84页
   ·取样样带布设第84-85页
   ·数据分析第85页
 2 结果第85-92页
   ·潮沟剖面上的土壤性质和蟹洞分布第85-89页
   ·潮沟和非潮沟生境间洞穴分布的差异第89-92页
 3 讨论第92-96页
   ·潮沟剖面的环境异质性第92页
   ·潮沟剖面上蟹类群落的分带第92-94页
   ·洞穴分布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第94-96页
第五章 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盐沼内蟹洞形态的影响第96-12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6-101页
   ·研究地点第96-97页
   ·生境类型对洞穴形态的影响第97-100页
   ·互花米草种群年龄对蟹洞形态的影响第100页
   ·数据分析第100-101页
 2 结果第101-114页
   ·生境类型对洞穴形态的影响第101-109页
   ·互花米草种群年龄对蟹洞形态的影响第109-111页
   ·环境因素和洞穴形态参数之间的关系第111-114页
 3 讨论第114-120页
   ·植物群落特征第114-115页
   ·植物地上部分的影响第115-117页
   ·植物地下部分的影响第117-120页
第六章 盐沼掘穴蟹类对土壤的生态系统工程师效应第120-1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0-127页
   ·研究地点第120-121页
   ·取样方法第121-124页
   ·土壤样品的测定方法第124-125页
   ·数据分析第125-127页
 2 结果第127-141页
   ·土壤运输量第127-130页
   ·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第130-137页
   ·碳、氮运输量第137-139页
   ·蟹类对土壤和营养的周转速率第139-141页
 3 讨论第141-148页
   ·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第141-143页
   ·对土壤和营养的垂直运输第143-145页
   ·蟹类对土壤和营养的周转速率第145-148页
第七章 结语第148-152页
 1 主要结论第148-150页
 2 研究展望第150-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76页
附录1a 不同生境中蟹类物种组成的比较:方蟹科第176-177页
附录1b 不同生境中蟹类物种组成的比较:沙蟹科第177-178页
附录1c 不同生境中蟹类物种组成的比较:其他科第178-179页
附录2 各大洲红树林蟹类科的比较第179-180页
附录3a 各大洲红树林蟹类物种组成的比较:方蟹科第180-181页
附录3b 各大洲红树林蟹类物种组成的比较:沙蟹科第181-182页
附录3c 各大洲红树林蟹类物种组成的比较:其他科第182-183页
附录4 各大洲盐沼蟹类物种组成的比较第183-184页
附录5 长江口优势蟹类的洞穴外观第184-185页
附录6 弧边招潮蟹洞穴的浇塑模型第185-186页
附录7 无齿相手蟹洞穴的浇塑模型第186-187页
附录8 天津厚蟹洞穴的浇塑模型第187-188页
附录9 日本大眼蟹洞穴的浇塑模型第188-189页
附录1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拟投稿的论文第189-190页
致谢第190-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urora-A激酶自身调节机制及其受Ajuba上调激活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生长抑素及其受体(sst5)在大鼠视网膜无长突细胞上的表达以及对其突触前活动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