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模式初探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1.绪论第11-25页
   ·研究背景第11-19页
     ·荒漠化的威胁第11-17页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类存在的环境意义第17-18页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特殊的生存环境与聚居方式第18-19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目的:探索荒漠及荒漠化地区适宜的人居环境模式第19-20页
     ·意义:实用性与前瞻性的课题第20页
   ·课题研究的方法第20-21页
   ·论文结构第21-25页
2.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的传统模式第25-53页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分布及其气候特征、类型第25-28页
     ·荒漠及荒漠化的概念及类型第25页
     ·世界荒漠及荒漠化地区分布第25-26页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主要气候特征第26-28页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模式与其地理气候特征的关系第28-34页
     ·气候、习俗与建筑的空间第28-31页
     ·自然资源、地理环境与建筑的构造形态第31-32页
     ·环境意象、审美心理与建筑的视觉形态第32-34页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的传统模式第34-51页
     ·选址第34-35页
     ·规划布局及建筑形式第35-44页
     ·结构体系第44-46页
     ·材料选择第46-49页
     ·构造措施第49-51页
   ·小结第51-53页
3.与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模式有关的理论探索第53-97页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规划研究第53-68页
     ·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第53-57页
     ·大卫·L·琼斯:《建筑与环境—生态气候学建筑设计》第57-59页
     ·刘沛林:《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第59-66页
     ·吉·戈兰尼:《掩土建筑:历史、建筑与城镇设计》第66-68页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建筑形式研究第68-84页
     ·赖特的建筑观及其有机建筑第68-72页
     ·鲁道夫斯基:《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第72页
     ·查尔斯·M·柯里亚:《建筑形式遵循气候》第72-75页
     ·菲利普·考克斯:《澳大利亚建筑艺术的澳大利亚性》第75-79页
     ·王小东:《创新与继承一关于新疆建筑民族风格,地方特色问题的探讨》第79-84页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建筑技术研究第84-92页
     ·陈晓扬 仲德昆:《地方性建筑与适宜技术》第84-87页
     ·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威尔:《绿色建筑学: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 设计》第87-88页
     ·亚历山大·楚尼斯利亚纳·勒费夫尔:((}比判性地域主义一全球化世界 中的建筑及其特性》第88-92页
     ·美国建筑师协会等:《可持续设计指导原则》第92页
   ·小结第92-97页
4.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模式的当代实践及总结第97-138页
   ·北美洲西南部第97-106页
     ·美国第97-106页
   ·南美洲中南部第106-108页
     ·智利第106-108页
   ·澳州中西部第108-112页
     ·菲利普·考克斯:尤拉拉旅游休闲地(1981一1984)第108-110页
     ·菲利普·考克斯:亚历山大农学院(1965)第110-111页
     ·Gregory Burgess:乌洛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文化中心(1995)第111-112页
   ·亚洲中、西部第112-128页
     ·中国第112-115页
     ·印度第115-119页
     ·以色列第119-121页
     ·阿联酋第121-125页
     ·沙特阿拉伯第125-127页
     ·也门第127-128页
   ·非洲北部及西南部第128-134页
     ·埃及第128-131页
     ·苏丹第131-132页
     ·津巴布韦第132-134页
   ·其它地区第134-135页
   ·小结第135-138页
5.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的适宜模式第138-163页
   ·从传统民居到生态建筑:对建筑本质的再认识第138-149页
     ·建筑的本质第138-146页
     ·对建筑本质的再认识第146-148页
     ·从传统民居到生态建筑:走向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模式第148-149页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的适宜模式第149-161页
     ·城市选址与规划第149-153页
     ·邻里设计与城市细胞布局第153-155页
     ·建筑单体设计第155-157页
     ·材料、构造及结构体系第157-159页
     ·配套设施及服务系统设计第159-161页
   ·小结第161-163页
6.新疆准噶尔盆地周边石油生活基地建设的反思第163-192页
   ·新疆准噶尔盆地周边石油生活基地建设的历史第163-181页
     ·克拉玛依基地(1957)第164-168页
     ·百口泉基地(1979)第168-169页
     ·火烧山基地(1988)第169-172页
     ·准东油田阜西基地(1989)第172-174页
     ·彩南基地(1994)第174-176页
     ·石西基地(1996)第176-177页
     ·小拐基地和沙南基地(1998-2000)第177-178页
     ·陆梁基地(2002)第178-181页
   ·新疆准噶尔盆地周边石油生活基地人居环境模式的演变第181-183页
     ·指导理念第181页
     ·选址第181-182页
     ·规划布局第182页
     ·建筑形式第182页
     ·结构体系第182-183页
     ·材料选择第183页
     ·配套设施及服务系统第183页
   ·当前荒漠及荒漠化地区石油生活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第183-187页
     ·基地选址于规划布局第183-185页
     ·建筑单体设计第185页
     ·材料、构造与结构体系第185-186页
     ·配套设施及服务系统第186-187页
   ·未来荒漠及荒漠化地区石油生活基地建设的改进方向第187-190页
     ·基地选址于规划布局第188页
     ·建筑单体设计第188-189页
     ·材料、构造与结构体系第189页
     ·配套设施及服务系统第189-190页
   ·小结第190-192页
7.结论第192-198页
   ·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人居环境的适宜模式第192-196页
   ·新疆准噶尔盆地周边石油生活基地建设的反思第196-198页
参考文献第198-201页
图录第201-207页
表录第207-208页
致谢第208页

论文共2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屋盖系统可靠性的模糊综合分析
下一篇:工业建筑设计质量评价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