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昆虫学论文

我国塞蚊亚属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学研究(双翅目:蚊科)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部分 前言第10-20页
   ·按蚊属分类现状第10-13页
   ·按蚊属系统学研究现状第13-15页
     ·形态特征第13-14页
     ·分子特征第14-15页
   ·分子系统树构建方法第15-18页
     ·距离法第16页
     ·简约法第16页
     ·最大似然法第16-17页
     ·贝叶斯系统发育推论法第17页
     ·多源数据集的分析第17-18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20页
第2部分 材料与方法第20-32页
   ·材料第20-24页
     ·蚊虫的来源和鉴定第20页
     ·试剂第20页
     ·仪器和器皿第20-24页
   ·方法第24-32页
     ·蚊虫基因组DNA抽提第24-25页
     ·目的基因扩增和测序第25-26页
     ·分子克隆第26-27页
     ·序列数据处理和分析第27-29页
     ·系统发育树构建和外群的选择第29-32页
第3部分 结果与分析第32-66页
   ·蚊虫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第32-35页
     ·基因组DNA提取第32页
     ·PCR产物的检测第32页
     ·分子克隆第32-35页
     ·序列测定第35页
   ·mtDNA-CO Ⅱ基因序列分析第35-43页
     ·CO Ⅱ基因的基本特征第35页
     ·序列碱基组成第35-37页
     ·氨基酸组成和密码子应用第37页
     ·碱基组成偏向性检验第37页
     ·未校正遗传距离第37-43页
     ·碱基饱和性分析第43页
     ·随机树长分布分析和PTP检验第43页
   ·rDNA-28S-D3序列分析第43-47页
     ·序列碱基组成第44页
     ·未校正遗传距离第44页
     ·碱基组成偏向性检验第44-47页
     ·随机树长分布分析与PTP检验第47页
   ·rDNA-ITS2序列分析第47-50页
     ·序列碱基组成第47-48页
     ·未校正遗传距离第48页
     ·碱基组成偏向性检验第48页
     ·随机树长分布分析与PTP检验第48-50页
   ·CO Ⅱ、D3与ITS2联合数据组分析第50-52页
     ·序列组成分析第50-51页
     ·碱基组成偏向性检验第51页
     ·随机树长分布分析与PTP检验第51页
     ·不相合长度差异分析第51-52页
   ·系统发育树构建方法第52-56页
     ·简约法第52-53页
     ·邻接法第53页
     ·最大似然法第53-54页
     ·贝叶斯法第54-56页
   ·依据不同数据构建的塞蚊亚属系统发育树第56-66页
     ·CO Ⅱ第56-57页
     ·D3第57-58页
     ·ITS2第58-59页
     ·D3+ITS2第59-60页
     ·CO Ⅱ+D3第60-61页
     ·CO Ⅱ+ITS2第61-62页
     ·CO Ⅱ+D3+ITS2第62-63页
     ·系统发育树之比较第63-66页
第4部分 讨论第66-72页
   ·分子标志在重建塞蚊亚属系统发育关系中的信息量第66-68页
     ·mtDNA-CO Ⅱ第66-67页
     ·rDNA-28S-D3第67页
     ·rDNA-ITS2第67-68页
     ·不同基因联合分析第68页
   ·我国塞蚊亚属部分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第68-69页
   ·蚊虫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展望第69-72页
小结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附录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秦岭地区菜粉蝶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分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线粒体基因及形态特征的竹蝗属和雷篦蝗属系统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