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石炭纪沉积盆地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4页 |
| 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2. 研究区地质研究程度 | 第11-12页 |
|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 4. 主要工作量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17页 |
|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 | 第14页 |
| ·构造单元划分 | 第14-15页 |
| ·区域断裂系统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石炭纪沉积地层的分析 | 第17-32页 |
| ·艾比湖-大南湖晚古生代岛弧带 | 第17-21页 |
| ·下石炭统小热泉子组(C_1x) | 第17-21页 |
| ·康古尔构造带 | 第21-26页 |
| ·下石炭统梧桐窝子岩组(C_1w) | 第21-22页 |
| ·下石炭统苦水岩组(C_1k) | 第22-24页 |
| ·下石炭统干敦岩组(C_1g) | 第24-26页 |
| ·阿奇山-雅满苏晚古生代岛弧带 | 第26-32页 |
| ·下石炭统阿奇山组(C_1a) | 第27-28页 |
| ·下石炭统雅满苏组(C_1y) | 第28-30页 |
| ·上石炭统土古土组(C_2t)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岩石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32-59页 |
| ·硅质岩岩石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32-38页 |
| ·岩石学特征 | 第32页 |
| ·地球化学特征 | 第32-38页 |
| ·火山岩岩石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59页 |
| ·梧桐窝岩组火山岩 | 第38-44页 |
| ·岩石学特征 | 第38-39页 |
| ·地球化学特征 | 第39-44页 |
| ·阿奇山组火山岩 | 第44-52页 |
| ·岩石学特征 | 第44-45页 |
| ·地球化学特征 | 第45-52页 |
| ·小热泉子组火山岩 | 第52-59页 |
| ·岩石学特征 | 第52-53页 |
|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53-59页 |
| 第四章 石炭纪盆地构造分析 | 第59-72页 |
| ·盆地形成起源及规模 | 第59-61页 |
| ·盆地起源 | 第59-60页 |
| ·盆地规模 | 第60-61页 |
| ·盆地演化动力学分析 | 第61-62页 |
| ·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 第62-67页 |
| ·相的成因类型和特征 | 第62-66页 |
| ·沉积环境分析 | 第66-67页 |
| ·古地理分析 | 第67-69页 |
| ·沉积盆地演化史分析 | 第69-7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