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导论第13-36页
    一、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13-15页
        (一)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研究内容的界定第13页
        (二)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研究的意义第13-15页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要解决的问题第15-28页
        (一)国外文献综述第15-16页
        (二)国内文献综述第16-25页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第25-26页
        (四)推进我国学界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研究的思考第26-28页
        (五)本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第28页
    三、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的著述情况第28-34页
        (一)马恩国际关系思想文章的选择标准第28-30页
        (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关于国际关系内容的文章情况第30-31页
        (三)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所论述的主要问题第31-32页
        (四)马恩国际关系思想所包含的主题第32-34页
    四、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34-36页
        (一)研究框架第34页
        (二)本项研究所采取的主要方法第34-35页
        (三)本项研究的创新点第35-36页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第36-65页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资本主义的发展(14—19 世纪)第36-44页
        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全球生产方式的改变第36-39页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全球扩展第39-44页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对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第44-53页
        一、大国关系的构建与变动时期(17—19 世纪)第44-49页
        二、资本主义发展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第49-53页
    第三节 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表现与阶级矛盾的深化第53-65页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表现第53-55页
        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55-65页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上)第65-92页
    第一节 国家观第65-72页
        一、国家的起源与形成第65-67页
        二、国家的性质第67-68页
        三、国家的功能与行为第68-69页
        四、国家的消亡第69-72页
    第二节 世界历史观第72-77页
        一、世界历史的形成第72-73页
        二、世界历史形成的动力第73-75页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推进是近代国际社会的主要特征第75-76页
        四、世界历史发展的后果第76-77页
    第三节 国际经济关系第77-85页
        一、国际经济关系的加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77-78页
        二、国际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第78-81页
        三、关于自由贸易的思想第81-83页
        四、世界市场的形成第83-85页
    第四节 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第85-92页
        一、资本是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基本动力第85-86页
        二、资本主义的扩张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第86-89页
        三、世界性的阶级矛盾第89页
        四、世界经济危机第89-92页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下)第92-116页
    第五节 民族解放运动第92-99页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族有统一和独立的要求第92-93页
        二、民族问题的本质第93-94页
        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第94-97页
        四、民族解放运动与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系第97-99页
    第六节 欧洲大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第99-105页
        一、欧洲大国之间的外交博弈第99-101页
        二、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是欧洲大国外交的主要目的第101-102页
        三、欧洲政治是由少数几个国家决定的第102-103页
        四、镇压各国人民的革命是欧洲大国联合在一起的重要动力第103-105页
    第七节 无产阶级的世界联合第105-110页
        一、无产阶级要团结起来实现世界的和平第105-106页
        二、无产阶级起来斗争的时机已经成熟第106-107页
        三、无产阶级要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联合起来第107-109页
        四、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第109-110页
    第八节 世界和平的到来第110-116页
        一、国际冲突的根源第110-111页
        二、国际冲突的类型第111-113页
        三、国际冲突的性质第113-114页
        四、世界和平的到来第114-116页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的方法论第116-132页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第116-124页
        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第116-118页
        二、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第118-119页
        三、普遍联系的方法第119-120页
        四、发展的观点与方法第120-121页
        五、实践的观点与方法第121-123页
        六、内因外因辩证统一分析方法第123-124页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第124-132页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第124-126页
        二、社会基本矛盾的推动作用第126-127页
        三、阶级分析的方法第127-128页
        四、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统一关系第128-129页
        五、社会发展合力论第129-130页
        六、社会革命推动论第130-132页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的理论逻辑第132-153页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的研究视域第132-135页
        一、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研究视角第132页
        二、政治与经济相统一的研究领域第132-134页
        三、国内政治经济与国际政治经济相统一的研究范围第134-135页
    第二节 马恩国际关系思想的逻辑结构关系第135-143页
        一、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的核心逻辑第135-137页
        二、马恩国际关系思想的核心逻辑的具体表现形式第137-143页
    第三节 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动力第143-146页
        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视角下的国际关系发展动力第143-144页
        二、马恩国际关系思想视角下的国际关系发展动力第144-146页
    第四节 马恩国际关系思想视角下国际关系未来的发展第146-153页
        一、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会日益加剧第147-148页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会加剧第148页
        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世界范围内会不断加剧第148-150页
        四、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第150-153页
第六章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的价值观及其科学性第153-162页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的价值观第153-158页
        一、对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追求第154-156页
        二、对于民族解放事业的支持第156-157页
        三、对于全人类解放的追求第157-158页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价值观的科学性第158-162页
        一、无产阶级的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第158-159页
        二、民族解放运动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第159-160页
        三、全人类的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第160-162页
第七章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的当代启示第162-183页
    第一节 马恩国际关系思想对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启示第162-172页
        一、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内容及其局限性第162-167页
        二、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对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启示第167-172页
    第二节 马恩国际关系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外交的启示第172-183页
        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172-175页
        二、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推动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第175-177页
        三、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有助于克服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第177-178页
        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于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基本贡献第178-180页
        五、我国在进行国际交往中,应注意发展同各国民众之间的关系第180页
        六、国际合作中落实合作共赢的理念有助于人类社会向更高阶段过渡第180-183页
结语第183-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9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94-195页
致谢第195-198页
附录第198-207页

论文共2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OL Tib J 750藏文写卷研究
下一篇:明成祖施政心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