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9页 |
| 一、日本古代"小说"的内涵和名称的演变 | 第10-12页 |
| 二、日本近世以前的文学观 | 第12-14页 |
| 三、日本近世文学观概览 | 第14-16页 |
| 四、日本近世小说观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 五、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第一章 "劝善惩恶"小说观 | 第19-32页 |
| 一、劝善惩恶小说观的形成与明清小说理论 | 第19-22页 |
| 二、劝善惩恶小说观的鼎盛---------以曲亭马琴的小说创作及评论为中心 | 第22-26页 |
| 三、劝善惩恶小说观所遭遇的抗衡及其终结 | 第26-32页 |
| 第二章 "浮世"小说观 | 第32-43页 |
| 一、"浮世"的内涵与"好色"的文学传统 | 第32-35页 |
| 二、现世享乐主义与"粹"的精神 | 第35-38页 |
| 三、批判·质疑·反思 | 第38-43页 |
| 第三章 "物哀"小说观 | 第43-56页 |
| 一、《源氏物语》中"物哀"表现 | 第43-47页 |
| 二、本居宣长"物哀"论的内涵及其局限性 | 第47-52页 |
| 三、"物哀"小说观与儒佛文学观的抗衡 | 第52-56页 |
| 第四章 "戏作"小说观 | 第56-67页 |
| 一、滑稽戏谑-----戏作小说观的表现形式 | 第56-60页 |
| 二、讽刺性--------戏作小说观的深层内涵 | 第60-63页 |
| 三、"卑下慢"----戏作者的复杂心态 | 第63-67页 |
| 第五章 "怪奇"小说观 | 第67-77页 |
| 一、宗教信仰的重叠 | 第67-69页 |
| 二、明清怪奇小说与日本民间怪谈的融合 | 第69-73页 |
| 三、日本传统"物の怪"信仰的共鸣 | 第73-77页 |
| 第六章 "寓言"小说观 | 第77-86页 |
| 一、"虽无其实,必寓作者所思" | 第77-79页 |
| 二、"发愤"----寓言的核心 | 第79-83页 |
| 三、"私愤"----发愤思想的变形 | 第83-86页 |
| 第七章 小说虚实论 | 第86-98页 |
| 一、日本古典小说的写实传统 | 第86-88页 |
| 二、近世小说的"写实"倾向 | 第88-92页 |
| 三、"虚实相半"小说观 | 第92-98页 |
| 附录 日本近世知识分子的中日小说评论 | 第98-132页 |
| 一、日本近世小说家的明清小说评论 | 第98-110页 |
| 二、曲亭马琴对金圣叹《水浒传》评点的接受与批判 | 第110-121页 |
| 三、曲亭马琴读本序跋与李渔戏曲小说论 | 第121-132页 |
| 结语 | 第132-1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4-137页 |
| 后记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