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预售中预购人权益保护之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商品房预售存废之争与预购人权益保护 | 第9-13页 |
1.商品房预售中预购人权益的基础分析 | 第13-29页 |
·预购人权益的范围界定 | 第13-18页 |
·预购人权益的界定 | 第13-15页 |
·预购人权益的类型分析 | 第15-18页 |
·预购人权益的属性分析 | 第18-25页 |
·商品房预售制度的特征及其风险所在 | 第18-21页 |
·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性质分析 | 第21-23页 |
·预购人权益属性的探析 | 第23-25页 |
·商品房预售中的利益博弈与失衡 | 第25-29页 |
·商品房预售过程中的利益博弈 | 第25-27页 |
·预购人的地位失衡 | 第27-29页 |
2.预购人权益保护的现实架构 | 第29-40页 |
·现有预售法律制度中对预购人权益保护的设置 | 第29-34页 |
·预购人权益的事前保护 | 第29-31页 |
·预购人权益的事中保护 | 第31-33页 |
·预购人权益的事后保护 | 第33-34页 |
·侵害预购人权益行为的类型化分析 | 第34-36页 |
·违约行为 | 第34-35页 |
·侵权行为 | 第35页 |
·欺诈行为 | 第35-36页 |
·预购人权益受到侵害的成因分析 | 第36-40页 |
·交易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 | 第36-37页 |
·信息不对称 | 第37-38页 |
·信用体系的缺失 | 第38页 |
·有效监管的缺位 | 第38-40页 |
3.预购人权益保护机制的完善与重构 | 第40-59页 |
·明确设立预购人权益保护的一般原则 | 第40-43页 |
·保障交易原则 | 第41页 |
·公权介入与私法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 第41-42页 |
·保护弱势一方利益的原则 | 第42页 |
·风险共担原则 | 第42-43页 |
·事前完善——预售准入门槛的提高 | 第43-47页 |
·准入门槛的现状 | 第43-45页 |
·提高准入门槛的具体措施 | 第45-47页 |
·事中完善——预售款监管与预告登记制度改进 | 第47-56页 |
·预售款的第三方托管与政府的间接监管 | 第47-53页 |
·预告登记制度的改进 | 第53-56页 |
·事后完善——消法保护的加强与商业保险的引入 | 第56-59页 |
·预购人权益的消法保护 | 第56-57页 |
·商业保险的引入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