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地区社会学论文--城市社会学论文

变迁与融合:北京哈萨克移民都市适应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导言第12-24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4页
 二、研究问题及意义第14-15页
  (一) 研究问题第14页
  (二) 研究问题的意义第14-15页
 三、本研究产生的原因第15页
 四、文献回顾第15-20页
  (一) 同化理论第16-18页
  (二) 民族文化模式理论第18-19页
  (三) 民族社会经济聚集区理论第19-20页
 五、研究假设第20页
 六、研究方法第20-24页
  (一) 研究对象的说明第20-22页
  (二) 调查方式的说明第22页
  (三) 调查对象的说明第22-23页
  (四) 分析方法的说明第23-24页
第二章 身在城市心在草原的游牧民族第24-46页
 一、生活现状第24-36页
  (一) 搬迁者的简介第24-25页
  (二) 迁移动机及移民模式第25-31页
  (三) 嵌入式居住的哈萨克移民第31-32页
  (四) 从联合家庭转向为核心家庭第32-34页
  (五) 异族通婚家庭第34-36页
 二、从地球的高原走向社会的“高地”第36-38页
  (一) 令人向往的居住空间第36-37页
  (二) 在乡的权威第37页
  (三) 双高第37-38页
 三、身在城市心在草原第38-46页
  (一) 我要建立一所“清真寺”第38-42页
  (二) 为买房而生活第42-46页
第三章 传统与现代双重文化资本第46-61页
 一、都市中的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第46-56页
  (一) 民族认同感与静凝聚力第46-51页
  (二) 具有社会功能的哈萨克家庭第51-54页
  (三) 伊斯兰教的整合功能第54-55页
  (四) 具有强大包容性的哈萨克文化第55-56页
 二、现代文化资本第56-61页
  (一) 一个与北京有缘的游牧民族第56-58页
  (二) 异族通婚家庭的桥梁作用第58-59页
  (三) 具有强大包容性的北京第59-61页
第四章 变迁与融合第61-68页
 一、文化变迁的动力第61-62页
 二、从软性变化到硬性变化第62-65页
  (一) 忽视“忌讳”的年轻人第62-63页
  (二) 选偶标准的变化第63-64页
  (三) 汉化倾向的哈萨克人第64-65页
 三、走进现代第65-68页
  (一) 餐布与摇篮的故事第66页
  (二) 传统社会结构的阶梯与重构第66-68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68-76页
 一、结论第68-71页
 二、讨论第71-76页
  (一) 繁华与消亡之间第71-73页
  (二)"北京哈萨克村"建构的可能性第73-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附录第79-94页
 一、访谈提纲第79-80页
 二、访谈记录第80-87页
 三、问卷第87-94页
致谢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怀旧情感之社会学分析
下一篇:政治合法性视野下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