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供热论文

成都地区地源热泵系统埋管方式及埋管间距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7页
   ·建筑节能的现状第12-13页
   ·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第13-15页
   ·可再生能源的种类第15-17页
第2章 地源热泵系统第17-27页
   ·地源热泵起源及发展第18-20页
   ·地源热泵的形式第20-21页
   ·地源热泵技术的系统特点第21-24页
     ·环境污染小绿色环保第21-22页
     ·使用效率高较传统空调来说运行费用更低第22-23页
     ·控制设备智能化人性化多功能化第23页
     ·运行灵活系统可靠性强第23页
     ·节省占地空间第23-24页
     ·空气品质高第24页
     ·较长的使用寿命易于管理应用灵活第24页
   ·地源热泵的发展前景分析第24-25页
   ·本文的工作重点第25-27页
第3章 地源热泵系统的埋管方式第27-44页
   ·地源热泵系统埋管方式的分类第27-31页
     ·地热资源第27-28页
     ·水平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第28-29页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第29-31页
   ·水平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第31-38页
     ·水平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结构形式第31-34页
     ·水平埋管地源热泵的埋深第34-35页
     ·水平埋管地源热泵的管材和管径第35-36页
     ·土壤湿迁移对水平埋管的影响第36-38页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第38-42页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结构形式第38-39页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环路构造和形式第39-41页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的埋深第41-42页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的管材和管径第42页
   ·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影响埋管间距的因素第44-58页
   ·土壤热物性质对埋管间距的影响第44-50页
     ·土壤比热容第44-45页
     ·土壤导热系数第45-48页
     ·土壤导温系数第48-49页
     ·土壤初始温度第49-50页
   ·运行状态对埋管间距的影响第50-55页
   ·埋管布置对埋管间距的影响第55-56页
   ·小结第56-58页
第5章 埋管间距的确定第58-91页
   ·传热模型的介绍第58-62页
     ·IGSHPA模型第59-60页
     ·圆柱孔模型第60-61页
     ·V.C.Mei传热模型第61-62页
   ·实验分析第62-87页
     ·实验建筑概况第62-65页
     ·实验内容第65-69页
     ·实验数据分析第69-86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86-87页
   ·连续运行土壤温度场的数学模型第87-90页
     ·土壤热物性参数的确定第87-88页
     ·地温温度场模型描述第88-90页
   ·小结第90-91页
第6章 地源热泵系统在成都不同埋管节能方式经济分析和实例第91-102页
   ·垂直埋管方式经济分析第92-97页
     ·初投资第92-93页
     ·运行费用研究第93-96页
     ·动态费用年值第96-97页
   ·水平埋管方式经济分析第97-100页
   ·两种埋管方式经济性比较第100-101页
   ·小结第101-102页
结论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都市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研究
下一篇:钢结构住宅技术与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