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发展省区差异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导论 | 第8-11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页 |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9-10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 2. 理论回顾与文献述评 | 第11-25页 |
| ·区域金融的相关理论回顾 | 第11-18页 |
| ·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 | 第11-15页 |
|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发展 | 第15-17页 |
| ·理论启示 | 第17-18页 |
| ·区域金融的研究现状述评 | 第18-2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 ·文献评述 | 第23-25页 |
| 3.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25-31页 |
| ·对现有指标的评价 | 第25-26页 |
| ·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研究中的指标 | 第25页 |
| ·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与收敛性研究中的指标 | 第25-26页 |
|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26页 |
| ·全面性原则 | 第26页 |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26页 |
| ·适用性原则 | 第26页 |
|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 第26-28页 |
| ·金融自身发展差异的指标构建 | 第27页 |
| ·金融发展环境差异的指标构建 | 第27-28页 |
| ·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指标的含义 | 第28-31页 |
|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28页 |
| ·需要说明的指标含义 | 第28-31页 |
| 4.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 第31-41页 |
| ·评价方法的选择与实证检验 | 第31-36页 |
|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 ·权重的确定 | 第32-34页 |
| ·数据处理 | 第34-36页 |
| ·综合得分及排名分析 | 第36-38页 |
| ·综合得分的贡献度分析 | 第38-39页 |
| ·金融发展视角下的区域划分 | 第39-40页 |
| ·本章的主要结论 | 第40-41页 |
| 5. 缩小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对策与建议 | 第41-48页 |
| ·实行差别化的区域金融发展模式 | 第41-42页 |
| ·区域金融发展模式的类型和内涵 | 第41页 |
| ·实行差别化的区域金融发展模式的思路 | 第41-42页 |
| ·实施适度差别的金融调控政策 | 第42-44页 |
| ·统一的金融调控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 ·实施差别化的金融调控政策的方法 | 第43-44页 |
| ·建立健全区域资本市场 | 第44-45页 |
| ·我国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44页 |
| ·发展区域资本市场的途径 | 第44-45页 |
| ·注重发展差异化的金融机构 | 第45-46页 |
| ·发展差异化金融机构的必要性 | 第45页 |
| ·发展差异化金融机构的措施 | 第45-46页 |
| ·构建有利于区域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 | 第46-48页 |
|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的现状 | 第46页 |
| ·构建有利于区域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基本路径 | 第46-48页 |
| 6. 本文主要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8-49页 |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48页 |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附录 | 第53-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和所获奖励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