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

大学生偏倾体质形态机能特征及气虚体质运动干预研究

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第10-20页
 1 体质可分性第10-13页
   ·中医体质分类研究第10-11页
   ·体质类型与形态结构、运动机能的关系第11-13页
 2 体质可调性第13-16页
   ·影响体质形成的先天因素第13-14页
   ·影响体质形成的后天因素第14-15页
   ·调整体质的方法第15-16页
 3 传统保健体育对体质调养作用的探讨第16-17页
   ·传统保健体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简单易学第16页
   ·传统保健体育以中医学为指导第16-17页
   ·传统保健体育对偏倾体质调养的针对性第17页
 4 现代运动健身理论研究进展第17-20页
   ·适量运动可以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第17-18页
   ·运动提高人体适应能力第18-19页
   ·运动处方的研究与应用第19-20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20-48页
 实验一 女大学生偏倾体质与平和质形态机能比较第20-30页
  1 研究目的与方法第20页
   ·目的第20页
   ·方法第20页
  2 研究对象第20页
  3 研究内容及结果第20-30页
   ·体质调查第20-21页
   ·形态机能指标测试第21-30页
 实验二 气虚体质女生运动干预研究第30-40页
  1 研究目的第30页
  2 研究对象及方法第30-31页
   ·研究对象纳入及排除标准第30页
   ·分组第30-31页
   ·研究方法第31页
  3 研究内容与结果第31-40页
   ·检测指标第31-33页
   ·结果第33-40页
 讨论第40-48页
  1 关于偏倾体质形态机能特征的讨论第40-44页
   ·身体成分、身体质量指数及腰臀脂肪比是反映人体形态特征的重要指标第40-41页
   ·关于肌肉力量第41-42页
   ·关于最大吸氧量第42-43页
   ·结论第43-44页
  2 关于运动干预对气虚体质作用的讨论第44-48页
   ·关于八段锦第44-45页
   ·关于大众健美操第45页
   ·关于气虚体质主观症状的评分第45-46页
   ·关于尿蛋白及运动后即刻脉率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第三部分 中医体质学研究进展第48-63页
 1 体质的概念第48-49页
 2 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第49-52页
   ·不同人群体质类型的分布第49-50页
   ·体质流行病学方法的研究第50-51页
   ·中医体质与疾病的关系第51-52页
 3 中医体质实验研究第52-54页
   ·动物实验方面第53页
   ·相关人群的研究第53-54页
 4 中医体质与临床治疗第54-55页
 5 中医体质与亚健康第55-56页
 6 气虚体质研究现状第56-59页
 7 中医体质学研究思路第59-61页
   ·中医体质学进一步的理论构建第60页
   ·中医体质学的量化和标准化研究第60-61页
   ·中医体质学的多学科渗透第61页
 8 问题及展望第61-63页
   ·问题第61-62页
   ·展望第62-63页
结语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附录第72-75页
致谢第75-76页
查新报告第76-78页
发表论文第78-87页
参与课题第87-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角膜炎中医文献及证治规律研究
下一篇:个性与情志致病研究--状态—特质怒表达量表Ⅱ的初步引进及易怒特质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