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造林学、林木育种及造林技术论文--造林计划与实施论文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体系建立与研究--以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建设区山西省中阳县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引言第9-23页
   ·研究背景第9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退耕还林工程的历史回顾第10-12页
     ·国外的研究历史与成果第10-11页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第11-12页
   ·退耕还林相关研究进展第12-15页
     ·退耕还林对土壤修复的相关研究第12-13页
     ·退耕还林相关植被的研究第13-15页
   ·退耕还林效益评价第15-20页
     ·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方法第15-17页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现状第17-18页
     ·亟待解决的问题第18-20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3页
     ·研究内容第20页
     ·技术路线第20-23页
2 研究区概况第23-27页
   ·自然概况第23-24页
     ·地理位置第23页
     ·地质地貌第23页
     ·气候第23页
     ·水文第23-24页
     ·土壤第24页
     ·植被第24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24页
   ·退耕还林概况第24-27页
3 土壤恢复特征与水文特征研究第27-39页
   ·植被及林分调查第27页
     ·标准样地设置及选择第27页
     ·环境条件调查第27页
     ·植被组成特征调查第27页
   ·土壤调查第27-29页
     ·土壤剖面调查第28页
     ·土壤性质测定第28-29页
   ·林地水文调查第29-32页
     ·冠层截留第29-30页
     ·枯枝落叶层容水量第30-31页
     ·土壤入渗性第31-32页
   ·不同退耕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第32-34页
     ·不同退耕类型的土壤孔隙度组成变化第32-34页
     ·土壤有机质变化第34页
   ·退耕还林地水文特征研究第34-38页
     ·不同退耕还林地植冠层的截留量第34-35页
     ·不同退耕还林地草本层容水量对比第35页
     ·不同退耕还林地枯枝落叶层容水量第35-37页
     ·土壤渗透性第37-38页
   ·小结第38-39页
4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第39-49页
   ·遥感监测方法第39-40页
   ·遥感影像资料及预处理第40-42页
     ·几何校正第40-41页
     ·地形图拼接及遥感影像裁剪第41-42页
   ·波段选取第42-43页
   ·解译标志的确定第43-44页
   ·遥感图像分类第44-45页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分析第45-46页
   ·小结第46-49页
5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第49-65页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第49-51页
     ·构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49页
     ·指标筛选的原则第49-50页
     ·指标体系筛选方法第50页
     ·评价指标体系第50-51页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方法第51-65页
     ·保护水资源效益评价方法第52-54页
     ·保育土壤效益评价方法第54-58页
     ·固碳制氧效益评价方法第58-61页
     ·净化环境价值评价方法第61-62页
     ·改善小气候效益评价方法第62-63页
     ·保护生物多样性效益评价方法第63-65页
6 中阳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第65-87页
   ·退耕还林保护水资源价值第66-68页
     ·退耕还林涵养水源价值第66-68页
     ·退耕还林净化水质的价值第68页
     ·退耕还林保护水资源价值第68页
   ·退耕还林保育土壤价值第68-72页
     ·退耕还林减少土壤侵蚀第69页
     ·退耕还林减少泥沙淤积与滞留价值第69-70页
     ·退耕还林减少养分流失价值第70-71页
     ·退耕还林保育土壤总价值第71-72页
   ·退耕还林固碳制氧价值第72-75页
     ·退耕还林固定CO_2价值第72-74页
     ·退耕还林制氧价值第74-75页
     ·固碳制氧总价值第75页
   ·退耕还林净化环境价值第75-77页
     ·退耕还林吸收SO_2价值第75-76页
     ·退耕还林阻滞降尘价值第76-77页
     ·退耕还林净化环境总价值第77页
   ·改善小气候价值第77-80页
     ·气候变化现状第77-78页
     ·退耕还林降低温度价值第78页
     ·退耕还林保护农田价值第78-79页
     ·保护牧业效益价值第79-80页
     ·改善小气候总价值第80页
   ·退耕还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第80-81页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第81页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价值评价结果的修正第81-87页
     ·相对支付意愿值计算(Wc)第82-84页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修正价值第84-87页
7 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第87-95页
   ·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效益评价第87-91页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87-89页
     ·对粮食单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第89页
     ·对县域粮食安全的影响第89-90页
     ·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第90-91页
   ·退耕还林工程社会效益评价第91-95页
     ·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第91-92页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第92页
     ·调整能源结构第92-93页
     ·提高农民生态意识第93页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第93-95页
8 结论与讨论第95-97页
   ·结论第95页
   ·讨论第95-96页
   ·建议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3页
个人简介第103-105页
导师简介第105-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形数的单株立木材积测定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盐池沙地两种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