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访问控制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操作系统面临的威胁 | 第14-15页 |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 | 第15-17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本文贡献 | 第18-19页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访问控制技术 | 第20-37页 |
·安全需求 | 第20-21页 |
·机密性需求 | 第20页 |
·完整性需求 | 第20-21页 |
·可记账性需求 | 第21页 |
·可用性需求 | 第21页 |
·安全策略 | 第21-25页 |
·访问控制策略 | 第21-23页 |
·访问支持策略 | 第23-25页 |
·安全模型 | 第25-31页 |
·BLP | 第25-26页 |
·BIBA | 第26-27页 |
·RBAC | 第27-30页 |
·TE | 第30-31页 |
·安全框架 | 第31-33页 |
·GFAC | 第31-32页 |
·FLASK | 第32-33页 |
·典型安全操作系统 | 第33-36页 |
·DTOS | 第33-34页 |
·Fluke | 第34-35页 |
·SELinux | 第35-36页 |
·Smack | 第36页 |
·AppArmor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平台无关的访问控制框架 | 第37-52页 |
·概述 | 第37页 |
·操作系统间的不同 | 第37-38页 |
·操作集合 | 第37页 |
·内核对象 | 第37-38页 |
·内核API | 第38页 |
·重要的系统资源 | 第38页 |
·访问控制机制抽象 | 第38-40页 |
·PIFAC 总体框架设计 | 第40-41页 |
·OSHL 层设计 | 第41-44页 |
·Linux 系统 | 第41-42页 |
·Windows 系统 | 第42-44页 |
·其他系统实现方式 | 第44页 |
·PAL 层设计 | 第44-47页 |
·对象管理器 | 第45-46页 |
·系统API 抽象 | 第46-47页 |
·操作集 | 第47页 |
·CSS 层设计 | 第47-50页 |
·灵活的策略支持框架 | 第48-49页 |
·安全上下文 | 第49-50页 |
·CSS 中的平台无关特性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核心安全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52-66页 |
·概述 | 第52页 |
·基本概念 | 第52-53页 |
·统一的对外接口 | 第53-57页 |
·安全服务器初始化 | 第54页 |
·权限判定 | 第54-55页 |
·SID 请求与SID、contex 转换 | 第55-57页 |
·决策缓存设计 | 第57页 |
·虚拟安全服务器 | 第57-59页 |
·策略管理器 | 第58页 |
·安全上下文管理 | 第58页 |
·可配置的元策略 | 第58-59页 |
·默认安全模型 | 第59-60页 |
·CSS 测试 | 第60-64页 |
·测试环境搭建 | 第60-62页 |
·CSS 功能测试 | 第62-63页 |
·CSS 缓存性能测试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系统实现与分析 | 第66-89页 |
·概述 | 第66页 |
·SecRtems 系统安全实施 | 第66-79页 |
·Rtems 系统简介 | 第67-70页 |
·SecRtems 安全实施概述 | 第70-71页 |
·SecRtems OSHL 层的实现 | 第71-72页 |
·SecRtems OSAPI 实现 | 第72-73页 |
·采用的安全模型 | 第73-75页 |
·SecRtems 安全性分析 | 第75-78页 |
·SecRtems 性能分析 | 第78-79页 |
·Linux 系统安全实施 | 第79-84页 |
·Linux 系统简介 | 第79-80页 |
·Linux 安全实施概述 | 第80页 |
·Linux OSHL 层实现 | 第80-82页 |
·Linux OSAPI 实现 | 第82-84页 |
·Windows 系统安全实施 | 第84-87页 |
·Windows 系统简介 | 第84页 |
·Windows 系统安全框架 | 第84-85页 |
·Windows OSHL 层实现 | 第85-86页 |
·Windows OSAPI 实现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2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89-90页 |
·本文所做的贡献 | 第90-91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