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建筑师事务所创新设计的实证性研究--公共建筑的形态语言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背景 | 第12页 |
·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文献研究 | 第13-14页 |
·实证研究 | 第14页 |
·其他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的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建筑师事务所 | 第14-15页 |
·创新设计 | 第15页 |
·居住建筑 | 第15页 |
·设计组织 | 第15-16页 |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概况 | 第17-27页 |
·国外建筑师事务所 | 第17-19页 |
·人员构成 | 第17-18页 |
·组织形式 | 第18页 |
·运作模式 | 第18-19页 |
·当代中国建筑师事务所 | 第19-26页 |
·产生与发展 | 第19-21页 |
·类型划分 | 第21页 |
·以公司的性质划分 | 第21页 |
·以设计资质划分 | 第21页 |
·以人员组成划分 | 第21页 |
·以业务范围划分 | 第21页 |
·体制管理优势 | 第21-24页 |
·运作机制灵活 | 第22页 |
·服务模式系统全面 | 第22页 |
·组织结构简洁有效 | 第22-23页 |
·注重人才管理 | 第23-24页 |
·建筑创作特点 | 第24-26页 |
·研究探索的创作态度 | 第24-25页 |
·注重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 第25-26页 |
·引入新的创作理念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居住建筑创新设计概况 | 第27-49页 |
·研究居住建筑的必要性 | 第27-39页 |
·居住建筑的重要性分析 | 第27-31页 |
·建设需求量多 | 第27-28页 |
·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第28-29页 |
·与人的需求密切相关 | 第29-31页 |
·居住建筑的特殊性分析 | 第31-39页 |
·形态多样化 | 第31-35页 |
·重视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 第35-36页 |
·重视建筑策划设计 | 第36-38页 |
·人性化设计对建筑师要求高 | 第38-39页 |
·居住建筑创新设计分析 | 第39-48页 |
·居住建筑设计理念创新分析 | 第39-43页 |
·“绿色生态住宅”理念 | 第39-40页 |
·“科技住宅”理念 | 第40-41页 |
·“健康住宅”理念 | 第41-42页 |
·“创意社区”理念 | 第42-43页 |
·户型创新分析 | 第43-46页 |
·模糊简约的功能空间 | 第43页 |
·立体错层的室内空间 | 第43-44页 |
·以人为本的空间细节 | 第44-46页 |
·住宅形态创新分析 | 第46-48页 |
·造型和空间塑造 | 第46-47页 |
·材质和细部设计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居住建筑的设计组织分析 | 第49-71页 |
·多样化的创新动力 | 第50-53页 |
·建筑师构成 | 第50-52页 |
·丰富的学术背景 | 第50-52页 |
·不同层次的年龄结构 | 第52页 |
·工作结构 | 第52-53页 |
·工作单元结构 | 第52-53页 |
·项目小组结构 | 第53页 |
·个性化的创新环境 | 第53-57页 |
·开放的办公环境 | 第53-55页 |
·自由的创作氛围 | 第55页 |
·协同的设计软件 | 第55-57页 |
·专业化的创新品质 | 第57-70页 |
·设计前期策划 | 第57-64页 |
·基于设计的策划程序 | 第57-61页 |
·策划实例分析 | 第61-64页 |
·方案设计阶段 | 第64-69页 |
·背景信息的解读 | 第64-66页 |
·个人的创造性工作 | 第66-67页 |
·草图表达与集体讨论 | 第67-68页 |
·沟通与方案的修改 | 第68-69页 |
·成果的表达与制作 | 第69页 |
·方案的递交与汇报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71-88页 |
·深圳万科第五园 | 第71-81页 |
·项目概况介绍 | 第71页 |
·创新设计分析 | 第71-74页 |
·规划——表达“村”的形态 | 第72页 |
·内部——强调“院”的作用 | 第72-73页 |
·外部——提炼“墙”的形象 | 第73页 |
·色彩——渲染“素”的意味 | 第73页 |
·气候——追求“冷”的效果 | 第73-74页 |
·环境——营造“幽”的气氛 | 第74页 |
·设计组织分析 | 第74-81页 |
·多个设计团队共同合作 | 第75-76页 |
·设计理念的思考与定位 | 第76-77页 |
·前期的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 | 第77-79页 |
·与甲方设计团队的沟通 | 第79-80页 |
·后期的修改与重构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页 |
·北京一栋洋房别墅 | 第81-87页 |
·项目概况介绍 | 第81-82页 |
·创新设计分析 | 第82-84页 |
·自然布局的规划形态 | 第82页 |
·层次丰富的建筑立面 | 第82-83页 |
·实用创新的户型设计 | 第83-84页 |
·设计组织分析 | 第84-87页 |
·丰富学术背景的设计团队 | 第84页 |
·项目的前期分析与定位 | 第84-85页 |
·协同合作的方案设计 | 第85-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语 | 第88-89页 |
附录 | 第89-116页 |
附录一 引文出处 | 第89-90页 |
附录二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附录三 插图清单 | 第93-103页 |
附录四 建筑师事务所访谈记录 | 第103-112页 |
附录五 问卷调查表 | 第112-115页 |
上海青年生存与居住状况调查 | 第112-114页 |
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创作情况的调查问卷 | 第114-115页 |
附录六 居住建筑创作实践 | 第115-116页 |
工程一 霍山凤凰城居住小区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 | 第115-116页 |
工程二 徽郡·长丰联华规划设计方案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