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

中国新闻奖人物通讯新特点探析--以2002-2011年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CONTENTS第8-10页
一、 绪论第10-14页
 (一)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第10-12页
  1. 研究背景第10页
  2. 文献综述第10-12页
 (二)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2-14页
  1、研究思路第12-13页
  2、研究方法第13-14页
二、 人物通讯的写作之新第14-30页
 (一) 人物通讯典型人物的选择发生了变化第14-20页
  1. “典型人物”的选取不再高大全第14-15页
  2. “典型人物”的选取多元化第15-16页
  3. “典型人物”的选取体现时代背景下生活的新思路第16-20页
 (二) 人物通讯写作方法的创新第20-26页
  1. 运用制造“镜头感”的写作方法第20-24页
  2. 运用“群像式”的写作方式第24-26页
 (三) 人物通讯的写作观念发生了变化第26-30页
  1. “先进人物”也有儿女情长第26-27页
  2. 典型人物选择做某事的动机更多元第27-28页
  3. 写典型人物应当挖掘其体现个性的地方第28-30页
三、 人物通讯的新闻性之新第30-41页
 (一) 时效性增强第30-34页
  1. 时效性增强的特点第30-33页
  2. 时效性增强的原因第33-34页
 (二) 新颖性增加第34-38页
  1. 新颖性增加的特点第34-37页
  2. 新颖性增加的原因第37-38页
 (三) 信息量增大第38-41页
  1. 信息量增大的特点第38-40页
  2. 信息量增大的原因第40-41页
四、 人物通讯有了网络“二次传播”第41-48页
 (一) 人物通讯网络“二次传播”的特点第41-46页
  1. 网络媒体参与人物通讯二次传播的方式第41-45页
  2. 网络“二次传播”对人物通讯的改编第45-46页
 (二) 网络媒体参与人物通讯“二次传播”的优势第46-48页
  1. 能保存,易查找第46页
  2. 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第46-47页
  3. 扩大了传播范围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53-54页
附录第54-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电视新闻节目研究
下一篇:央视新闻直播节目与凤凰卫视新闻直播节目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