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波阻抗(速度)反演技术及属性分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 第8-9页 |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主要工作量及研究成果 | 第10-12页 |
第2章 层位对比构造解释研究 | 第12-34页 |
·研究工区概况 | 第12-13页 |
·地理位置 | 第12页 |
·区域构造位置 | 第12-13页 |
·地表地震地质条件 | 第13页 |
·研究工区地震资料品质评价 | 第13-14页 |
·地质层位的准确标定 | 第14-17页 |
·地震反射层位对比解释 | 第17-24页 |
·剖面的精细对比解释 | 第17页 |
·对比解释方案的确定 | 第17-24页 |
·速度模型的建立及时深转换 | 第24-25页 |
·时深转换速度模型的制作 | 第24页 |
·构造图编制 | 第24-25页 |
·构造特征分析 | 第25-34页 |
·地面构造 | 第25-26页 |
·地腹构造 | 第26-29页 |
·断层 | 第29-31页 |
·新老成果对比 | 第31-32页 |
·构造成果可靠性分析 | 第32-34页 |
第3章 储层预测研究 | 第34-50页 |
·石炭系地质特征及地震响应 | 第35-40页 |
·本工区石炭系分布情况 | 第35页 |
·石炭系纵向沉积特征 | 第35-36页 |
·石炭系地层及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36-39页 |
·石炭系地震响应特征 | 第39-40页 |
·速度反演研究 | 第40-50页 |
·速度反演的基本原理与处理流程 | 第40-44页 |
·层位标定 | 第44-46页 |
·基于模型速度反演效果分析 | 第46-47页 |
·储层预测成果 | 第47-48页 |
·储层预测成果可靠性分析 | 第48-50页 |
第4章 属性分析研究 | 第50-68页 |
·地震属性分析基本原理 | 第50-61页 |
·常规地震属性及其物理意义 | 第50-55页 |
·地震波形属性分析 | 第55-58页 |
·相干体属性 | 第58-60页 |
·频谱分解 | 第60-61页 |
·地震属性预测储层的基本流程 | 第61页 |
·地震属性效果分析 | 第61-63页 |
·地震属性体优越性分析 | 第63-64页 |
·SGP构造石炭系储层地震属性异常分布特征分析 | 第64-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