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信息透明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15页 |
·公司信息透明度的经济后果 | 第15-16页 |
·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信息透明度的理论基础 | 第20-32页 |
·信息透明度的基本内容 | 第20-24页 |
·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信息透明度的目标及原则 | 第21-24页 |
·信息披露的动机 | 第24-25页 |
·上市公司本身的融资动机和代理人的内在供给动力 | 第24页 |
·信息使用者的外在需求压力 | 第24-25页 |
·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施加的强制性推动力 | 第25页 |
·委托代理理论与信息透明度 | 第25-27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信息透明度 | 第27-29页 |
·逆向选择 | 第28-29页 |
·道德风险 | 第29页 |
·信息透明度的衡量方法 | 第29-32页 |
·采用权威机构的信息披露评价结果 | 第29-30页 |
·研究者自行构建信息披露评价指标 | 第30页 |
·选择个别指数来反映综合结果 | 第30-31页 |
·本文选取的指标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现状 | 第32-39页 |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市场背景 | 第32-33页 |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现状 | 第33-37页 |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 | 第33-35页 |
·我国上市公司违规披露现状 | 第35-37页 |
·我国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上市公司视信息披露为负担,不会主动、及时地披露负面信息 | 第37页 |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充分 | 第37-38页 |
·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时不严肃,披露的程序不妥当 | 第38页 |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准确,甚至可能是虚假信息或是严重误导性陈述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实证分析 | 第39-56页 |
·因变量的选择 | 第39-41页 |
·信息透明度的衡量 | 第39页 |
·信息透明度的描述性分析 | 第39-41页 |
·研究假设 | 第41页 |
·自变量选择 | 第41-46页 |
·财务信息指标 | 第41-42页 |
·非财务信息指标 | 第42-43页 |
·战略信息指标 | 第43-46页 |
·模型设定 | 第46页 |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46-47页 |
·实证分析及解释 | 第47-56页 |
·对信息透明度影响因素的一般描述性分析 | 第47-53页 |
·实证分析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6-60页 |
·本文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代理人阻碍了信息披露,降低信息透明度 | 第56页 |
·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 第56页 |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 第56-57页 |
·政策建议 | 第57-60页 |
·通过激励经理人,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 | 第57-58页 |
·建立、完善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披露制度 | 第58页 |
·改善公司治理状况,提高信息透明度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