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中国大陆青春剧概述 | 第12-22页 |
第一节 中国大陆青春剧界说 | 第12-17页 |
一、青春剧的涵义界定 | 第13-14页 |
二、青春剧与其他类型电视剧的交叉和重叠 | 第14-17页 |
第二节 中国大陆青春剧的发展脉络 | 第17-22页 |
一、启蒙——突如其来的诱惑(1978-1998年) | 第17-18页 |
二、诞生——因诱惑而导致的萌生(1998年) | 第18-19页 |
三、迷茫——来自韩国与台湾青春剧的强大攻势(1998年-2005年) | 第19-21页 |
四、渐入佳境——别开生面的中国式青春(2005年至今)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大陆青春剧的存在价值及类型特征 | 第22-32页 |
第一节 中国大陆青春剧的存在价值论 | 第22-26页 |
一、文化的世界性潮流 | 第22-23页 |
二、受众的社会、文化、心理认同 | 第23-25页 |
三、市场主体的裹挟与召唤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中国大陆青春剧的类型划分尝试 | 第26-32页 |
一、中国大陆青春剧常规类型划分 | 第27-30页 |
二、中国大陆青春剧类型划分的大胆尝试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两类青春剧的叙事策略及审美体验 | 第32-48页 |
第一节 青春救赎剧的叙事策略及个案 | 第32-40页 |
一、在厚重的历史情境中寻求精神救赎:《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 第32-35页 |
二、借助经典手段为怀旧铺垫:《甜蜜蜜》与《血色浪漫》 | 第35-40页 |
第二节 《奋斗》与青春遭遇剧的艺术特征 | 第40-45页 |
一、励志:青春遭遇剧的精神内核 | 第42-43页 |
二、时尚:青春遭遇剧的信息矢的 | 第43页 |
三、偶像:青春遭遇剧的魅力元素 | 第43-44页 |
四、语言:青春遭遇剧的经典手段 | 第44-45页 |
第三节:中国大陆青春剧的审美体验及美学功能 | 第45-48页 |
一、忘我:在虚拟情境中逃脱现实的束缚 | 第45页 |
二、移情:用超现实的观感填补现世的空白 | 第45-46页 |
三、救赎:在虚构与毁灭中实现灵魂的放纵与解救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对大陆青春剧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思考和展望 | 第48-55页 |
第一节 中国大陆青春剧存在的问题 | 第48-52页 |
一、题材内容距离现实太远VS流于感官刺激,表达不极致 | 第48-50页 |
二、一味模仿将是穷途末路VS未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述方式 | 第50-51页 |
三、内地偶像的缺失VS造星能力尚弱 | 第51页 |
四、城市化较低 | 第51-52页 |
五、本土化进程中的艰辛 | 第52页 |
第二节 对中国大陆青春剧的展望 | 第52-55页 |
一、走出去——提升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 | 第52-53页 |
二、扎下来——寻找自己独特的文化语境和出路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