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商品房按揭保险的基本原理 | 第10-20页 |
一、商品房按揭概述 | 第10-15页 |
(一) 商品房按揭制度的渊源 | 第10-13页 |
(二) 商品房按揭制度的特征 | 第13-15页 |
二、商品房按揭保险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一) 商品房按揭保险的概念 | 第15页 |
(二) 商品房按揭保险的法律特征 | 第15-16页 |
(三) 我国商品房按揭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三、我国商品房按揭保险产生的内在原因 | 第17-20页 |
(一) 欺诈风险 | 第17-18页 |
(二) 抵押风险 | 第18页 |
(三) 来自开发商的风险 | 第18-19页 |
(四) 信用风险 | 第19页 |
(五) 系统性风险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现行按揭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31页 |
一、强制购买保险的问题 | 第21-24页 |
(一) 强制购买保险有违法理 | 第21-22页 |
(二) 强制购买保险有违保险法和民法上的自愿原则 | 第22-23页 |
(三) 强制购买保险实质上是不正当竞争法上的搭售行为 | 第23-24页 |
二、双重代理问题——银行指定保险公司和代办保险 | 第24-26页 |
(一) 银行指定保险人的做法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 第24-25页 |
(二) 银行代办保险严重损害业主利益 | 第25-26页 |
三、"第一受益人"的角色定位失误 | 第26-28页 |
(一) 从法理的角度来分析 | 第26-27页 |
(二) 从保险法的原理来看 | 第27-28页 |
(三) 从物权的角度分析 | 第28页 |
四、保险费的支付方式僵化 | 第28-29页 |
五、按揭保险制度存在的其它问题 | 第29-31页 |
(一) 保险金直接归银行所有的问题 | 第29-30页 |
(二) 险种过度单一的问题 | 第30页 |
(三) 保险金额和期限过度 | 第30页 |
(四) 保险费率过高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外国按揭保险制度及其特点 | 第31-39页 |
一、美国按揭保险制度 | 第31-33页 |
二、加拿大按揭保险法律制度 | 第33-35页 |
(一) 住房按揭在加拿大 | 第33-34页 |
(二) 加拿大的房产按揭保险 | 第34-35页 |
三、法国住房按揭保险制度 | 第35页 |
四、荷兰按揭保险制度 | 第35-36页 |
五、日本住房按揭保险法律制度 | 第36页 |
六、各国按揭保险制度的特点 | 第36-39页 |
(一) 美、加体制的特点 | 第36-38页 |
(二) 法国、荷兰按揭保险的特点 | 第38-39页 |
(三) 日本按揭保险的特点 | 第39页 |
第四章 健全我国商品房按揭保险制度的建议 | 第39-53页 |
一、政府干预商品房按揭保险业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第40-41页 |
(一) 设立政府性的商品房按揭贷款保险公司 | 第40页 |
(二) 建立政府担保 | 第40-41页 |
二、大力开拓商品房按揭保险新险种 | 第41-44页 |
(一) 商品房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 | 第41-42页 |
(二) 按揭贷款寿险 | 第42页 |
(三) 按揭利率保险 | 第42-43页 |
(四) 建筑物(或住宅)产品责任保险 | 第43页 |
(五) 按揭住房贷款违约保险 | 第43页 |
(六) 房地产产权保险 | 第43-44页 |
三、建立完整的个人信用体系 | 第44-46页 |
(一) 个人资信档案登记制度 | 第44页 |
(二) 个人资信评估制度 | 第44-45页 |
(三) 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 | 第45页 |
(四) 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 第45-46页 |
(五) 个人信用风险转嫁机制 | 第46页 |
四、强化保险公司的行业自律与外部监管 | 第46-48页 |
(一) 强化保险公司的行业自律 | 第46-47页 |
(二) 强化按揭保险的外部监督 | 第47-48页 |
五、加强银行监管与拓宽风险防控机制 | 第48-53页 |
(一) 深化银行内部改革,加强监管 | 第48-49页 |
(二) 拓宽风险防控机制 | 第49-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