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VD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密度及中医证型的关系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1-19页
 一.西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第11-12页
  1.定义第11页
  2.病理生理第11页
  3.遗传机制第11-12页
  4.对社会的危害第12页
 二.中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第12-15页
  1.中医对"肾"的认识及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第12-13页
  2.中医对"脾"的认识及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第13页
  3.中医对"肝"的认识及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第13-14页
  4.中医对"瘀"的认识及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第14页
  5.中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辨证分型第14-15页
 三.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认识第15-19页
  1.维生素D受体基因结构和功能第15页
  2.维生素D受体基因分布第15-16页
  3.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的关系第16页
  4.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第16-19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19-23页
 1.材料第19-20页
   ·样本第19页
   ·引物及试剂第19-20页
   ·主要仪器第20页
 2.研究方法第20-21页
   ·抽提样本第20页
   ·提取DNA第20页
   ·PCR扩增引物第20页
   ·VDR基因多态性分析第20-21页
     ·PCR扩增第20-21页
     ·反应条件第21页
     ·扩增产物检查第21页
 3.结果与分析第21-23页
   ·VDR基因型分布及结果判定第21页
   ·建档案第21-23页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第23-29页
 1.临床材料第23-24页
   ·研究对象第23页
   ·诊断标准第23页
   ·中医辨证分型第23页
   ·纳入标准第23页
   ·排除标准第23-24页
 2.研究方法第24页
   ·中医辨证分型第24页
   ·骨密度(BMD)检测第24页
   ·维生素在受体(VDR)基因分型第24页
   ·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质量控制第24页
   ·整理实验结果第24页
   ·统计学分析第24页
 3.结果分析第24-29页
   ·1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分布第24-29页
     ·中医证型分布及所占比例第24-25页
     ·基因型分布第25页
     ·三种中医证型与基因型病例数第25页
     ·三种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比较第25-26页
     ·三种中医证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比较第26页
     ·不同中医证型VDR基因bb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比较第26页
     ·脾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VDR基因型骨密度比较第26-27页
     ·VDR基因bb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自身因素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第27页
     ·VDR基因Bb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自身因素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第27-29页
讨论第29-32页
 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第29页
 2.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第29-30页
 3.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辨证论治的关系第30页
 4.辨证分型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密度的相互关系第30-32页
结语第32-33页
 1.结论第32页
 2.问题与展望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7页
附录1第37-38页
附录2第38-39页
附录3第39-40页
附录4第40-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化生长因子β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膝骨关节炎从筋论治及六经筋辨证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