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0-12页 |
缩略语索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手足口病 | 第13-14页 |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 | 第14页 |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 第14-20页 |
·CA16感染的临床症状 | 第14-15页 |
·CA16的流行状况 | 第15-16页 |
·CA16基因组结构特征 | 第16页 |
·CA16的基因分型 | 第16-17页 |
·CA16的药物治疗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CA16预防疫苗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小结 | 第20页 |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分离及鉴定 | 第22-5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2-37页 |
·材料 | 第22-31页 |
·方法 | 第31-37页 |
·结果 | 第37-55页 |
·病毒的分离和传代 | 第37-38页 |
·RT-PCR初步鉴定病毒 | 第38-39页 |
·三轮蚀斑筛选CA16单克隆 | 第39-40页 |
·CA16单克隆的鉴定 | 第40-55页 |
·CA16 VP1区系统进化分析 | 第55页 |
·讨论 | 第55-57页 |
·粪便中CA16的分离与鉴定 | 第55页 |
·CA16的蚀斑形成 | 第55-56页 |
·CA16的进化与流行 | 第56-57页 |
·CA16全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三章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生物学特性 | 第58-6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8-61页 |
·材料 | 第58页 |
·方法 | 第58-61页 |
·结果 | 第61-66页 |
·牛血清浓度对CA16增殖的影响 | 第61-63页 |
·培养基中NaHCO_3浓度对CA16增殖的影响 | 第63页 |
·CA16的分布形式 | 第63-64页 |
·CA16 MOI的测定 | 第64页 |
·CA16的温度稳定性 | 第64页 |
·CA16的传代稳定性 | 第64-65页 |
·氯仿抽提对病毒滴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PEG沉淀对CA16滴度的影响 | 第66页 |
·讨论 | 第66-68页 |
·CA16病毒增殖的影响因素 | 第66-67页 |
·病毒的浓缩 | 第67页 |
·抗原的初步纯化 | 第67页 |
·CA16的感染复数 | 第67页 |
·CA16的温度稳定性 | 第67页 |
·CA16的传代稳定性 | 第67-68页 |
·CA16的分布形式 | 第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CA16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检测 | 第69-8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9-78页 |
·材料 | 第69-72页 |
·方法 | 第72-78页 |
·结果 | 第78-85页 |
·微载体大规模培养CA16 | 第78-80页 |
·超滤膜包浓缩后病毒的损失检测 | 第80页 |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病毒 | 第80-81页 |
·电镜检测病毒纯化效果 | 第81-83页 |
·病毒灭活及其灭活效果检测 | 第83页 |
·Al(OH)_3佐剂的制备及其对病毒的吸附效果检测 | 第83页 |
·ELISA检测血清IgG抗体效价 | 第83-84页 |
·中和试验 | 第84-85页 |
·讨论 | 第85-87页 |
·CA16的微载体培养 | 第85页 |
·CA16的浓缩 | 第85页 |
·影响CA16纯化效果的因素 | 第85页 |
·CA16的灭活 | 第85-86页 |
·抗原纯度和剂量对免疫原性的影响 | 第86页 |
·佐剂对免疫原性的影响 | 第86-87页 |
·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展望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目录 | 第96-97页 |
附录B DC1与国内外CA16毒株VP1区核苷酸比对结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