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本罪综述 | 第11-15页 |
·证券信息披露制度 | 第11-12页 |
·我国证券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本罪的概念与特征 | 第12-15页 |
第二章 本罪的立法概况 | 第15-20页 |
·本罪的立法沿革 | 第15-16页 |
·目前国内规制本罪的主要法律规范 | 第16-17页 |
·西方主要国家或地区关于本罪的立法概况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本罪主体 | 第20-25页 |
·"公司、企业"的具体内涵 | 第20页 |
·自然人是否构成本罪主体 | 第20-24页 |
·非信息披露义务人不构成本罪主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本罪主观方面 | 第25-28页 |
·本罪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 | 第25-26页 |
·本罪主观方面无需具备图利目的 | 第26页 |
·重大过失是否构成本罪 | 第26-28页 |
第五章 本罪客体 | 第28-33页 |
·关于"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犯罪客体的理论分歧 | 第28页 |
·本罪可能涉及的三大犯罪客体 | 第28-31页 |
·本罪的客体是证券信息持续披露制度 | 第31-33页 |
第六章 本罪客观方面 | 第33-39页 |
·行为人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会报告 | 第33-35页 |
·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 | 第35-37页 |
·严重损害股东或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 第37-39页 |
第七章 本罪的认定 | 第39-43页 |
·罪与非罪的区分 | 第39页 |
·本罪与相似犯罪的区分 | 第39-43页 |
第八章 本罪犯罪形态 | 第43-47页 |
·未完成形态 | 第43页 |
·共同犯罪形态 | 第43-45页 |
·罪数形态 | 第45-47页 |
第九章 本罪的处罚 | 第47-53页 |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范围 | 第47页 |
·单罚制 | 第47-49页 |
·刑罚适用 | 第49-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