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章 晚明文人游赏活动与性灵游记创作 | 第13-29页 |
第一节 晚明文人游赏之风的盛行 | 第13-19页 |
第二节 山水游赏在晚明文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 第19-23页 |
一、选胜畅情——游赏与结社 | 第20-21页 |
二、独往会心——游赏与佛禅 | 第21-22页 |
三、深益于文——游赏与创作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晚明性灵游记创作的繁荣 | 第23-29页 |
一、晚明游记作家的阵容 | 第24页 |
二、性灵游记作品的规模 | 第24-26页 |
三、性灵游记的整体风貌与多样性风格 | 第26-27页 |
四、晚明性灵游记的重要地位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晚明文人新游观与性灵游记理论 | 第29-40页 |
第一节 晚明文人新游观 | 第29-32页 |
一、崇尚真游,批判假游 | 第29-30页 |
二、崇尚雅游,不好俗游 | 第30-31页 |
三、崇尚乐游,不喜苦游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晚明性灵游记理论 | 第32-40页 |
一、人与山水:境缘人胜 | 第33-34页 |
二、风格理论:取境、造境、独趣 | 第34-36页 |
三、创作心态:胸中空洞,神相为用 | 第36页 |
四、创作方法:述作结合、情境相生、遗形写神 | 第36-40页 |
第三章 晚明性灵游记中的文人山水审美 | 第40-58页 |
第一节 晚明前之山水观述略 | 第40-44页 |
一、先秦两汉:比德山水 | 第41-42页 |
二、魏晋南北朝:玄学山水 | 第42-43页 |
三、唐朝:诗化山水 | 第43页 |
四、宋至明中期:性理山水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晚明文人看待山水的三种视角 | 第44-53页 |
一、"我辈看名山,如看美人"——山水作为鉴赏对象 | 第44-47页 |
二、"适然而来,适然而止"——山水作为自适之场 | 第47-49页 |
三、"山川与性情一见而恰,斯彼我之趣通"——山水作为心性知己 | 第49-53页 |
第三节 晚明感性山水观 | 第53-58页 |
一、晚明感性山水观的界定及其特征 | 第53-55页 |
二、晚明感性山水观的意义及其成因 | 第55-58页 |
第四章 晚明性灵游记的诗性精神 | 第58-68页 |
第一节 山水之沉酣:对美的建筑 | 第58-64页 |
一、王思任之绚丽"奇"境 | 第59-60页 |
二、李流芳之淡远"画"境 | 第60-61页 |
三、袁宏道之隽秀"逸"境 | 第61-62页 |
四、钟惺之孤峭"幽"境 | 第62-63页 |
五、张岱之幽清"适"境 | 第63-64页 |
第二节 山水之快活:对性情的表达 | 第64-68页 |
一、山水朋友的爱赏珍惜 | 第64-66页 |
二、自由随性的轻狂之趣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在校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