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0页 |
·问题提出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基本思路 | 第18页 |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研究的难点 | 第18-19页 |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理论 | 第20-29页 |
·城镇化的概况 | 第20-21页 |
·城镇化概念的界定 | 第20页 |
·城镇化的现状 | 第20-21页 |
·失地农民的概况 | 第21-23页 |
·失地农民概念的界定 | 第21-22页 |
·失地农民的分类 | 第22页 |
·失地农民产生的原因 | 第22-23页 |
·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况 | 第23-25页 |
·社会养老保险概念的界定 | 第23页 |
·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 | 第23-24页 |
·社会养老保险的历史沿革 | 第24-25页 |
·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况 | 第25-29页 |
·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理论依据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当前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9-40页 |
·失地农民的现状 | 第29-31页 |
·总体规模大,扩大趋势明显 | 第29页 |
·文化程度低,就业困难 | 第29页 |
·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 第29-30页 |
·利益受损严重 | 第30页 |
·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 | 第30-31页 |
·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实施 | 第31页 |
·当前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的现状 | 第31-35页 |
·纳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32页 |
·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32-33页 |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33页 |
·纳入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体系 | 第33-34页 |
·纳入商业保险体系 | 第34-35页 |
·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 第35页 |
·当前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5-37页 |
·养老保险政策设计上有缺陷 | 第35-36页 |
·个人缴费比例较高 | 第36页 |
·基金来源渠道单一 | 第36-37页 |
·筹资困难,基金存在空账隐患 | 第37页 |
·基金管理效率低 | 第37页 |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 | 第37-40页 |
·有利于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 | 第37-38页 |
·有利于克服失地农民的短视行为 | 第38页 |
·有利于促进城镇化良性健康发展 | 第38-39页 |
·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国外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第40-45页 |
·国外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经验介绍 | 第40-43页 |
·日本的经验 | 第40-41页 |
·英国的经验 | 第41页 |
·美国的经验 | 第41-42页 |
·德国的经验 | 第42-43页 |
·国外经验对我国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启示 | 第43-45页 |
·强化政府在我国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角色 | 第43页 |
·探索符合国情的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43-44页 |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法律法规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建立我国失地农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构想 | 第45-52页 |
·构建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45-46页 |
·政府主导与责任分担原则 | 第45页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45页 |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 第45-46页 |
·制度可持续性原则 | 第46页 |
·失地农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设计 | 第46-47页 |
·失地农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运行机制优化 | 第47-48页 |
·“三位一体”的基金筹集机制 | 第47页 |
·“统账结合”的基金管理机制 | 第47-48页 |
·“多元经营”的基金运营机制 | 第48页 |
·“社会监管”的基金监管机制 | 第48页 |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 | 第48-52页 |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 第48-49页 |
·完善农地产权制度 | 第49页 |
·改革征地补偿机制 | 第49-50页 |
·建立顺畅的利益沟通机制 | 第50页 |
·改革现行征地制度 | 第50-51页 |
·建立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 第51页 |
·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