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岭南笔记医学史料的发掘收集整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部分 明清岭南笔记介绍 | 第16-32页 |
一、岭南笔记界定 | 第16-19页 |
(一) 岭南 | 第16-17页 |
(二) 笔记 | 第17-19页 |
二、明清岭南笔记及作者简介 | 第19-31页 |
(一) 黄衷《海语》 | 第20页 |
(二) 黄佐《广州人物传》 | 第20-21页 |
(三) 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 | 第21页 |
(四) 欧大任《百越先贤志》 | 第21页 |
(五) 叶权《游岭南记》 | 第21-22页 |
(六) 郭棐《粤大记》 | 第22页 |
(七) 王临亨《粤剑编》 | 第22页 |
(八) 魏浚《峤南琐记》 | 第22-23页 |
(九) 邝露《赤雅》 | 第23页 |
(十) 顾岕《海槎余录》 | 第23页 |
(十一) 吴绮《岭南风物记》 | 第23-24页 |
(十二) 闵叙《粤述》 | 第24页 |
(十三) 屈大均《广东新语》 | 第24页 |
(十四) 潘楳元《广州乡贤传》 | 第24页 |
(十五) 钮琇《觚剩》 | 第24-25页 |
(十六) 李来章《连阳八排风土记》 | 第25页 |
(十七) 汪森《粤西丛载》 | 第25页 |
(十八) 吴震方《岭南杂记》 | 第25-26页 |
(十九) 钱以垲《岭海见闻》 | 第26页 |
(二十) 陆祚蕃《粤西偶记》 | 第26页 |
(二十一) 张渠《粤东闻见录》 | 第26页 |
(二十二) 罗天尺《五山志林》 | 第26-27页 |
(二十三) 印光任《澳门记略》 | 第27页 |
(二十四) 仇巨川《羊城古钞》 | 第27页 |
(二十五) 李调元《南越笔记》 | 第27-28页 |
(二十六) 檀萃《楚庭稗珠录》 | 第28页 |
(二十七) 郑昌时《韩江闻见录》 | 第28页 |
(二十八) 吴应逵《岭南荔支谱》 | 第28-29页 |
(二十九) 邓淳《岭南丛述》 | 第29页 |
(三十) 黄芝《粤小记》、《粤谐》 | 第29页 |
(三十一) 陈徽言《南越游记》 | 第29页 |
(三十二) 颜嵩年《越台杂记》 | 第29页 |
(三十三) 陈鏸勋《香港杂记》 | 第29-30页 |
(三十四) 黄任恒《番禺河南小志》 | 第30页 |
(三十五) 黄佛颐《广州城坊志》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第二部分 明清岭南笔记医学史料分析研究 | 第32-92页 |
一、明清岭南笔记中的医学史料分布及统计 | 第32-34页 |
二、明清岭南笔记中的医学史料分析 | 第34-89页 |
(一) 岭南地理气候分析 | 第34-36页 |
(二) 岭南常见多发病描述 | 第36-57页 |
1、瘴病 | 第37-47页 |
2、麻风 | 第47-51页 |
3、蛊毒 | 第51-56页 |
4、其他 | 第56-57页 |
(三) 药品 | 第57-71页 |
1、所记药物多主产于岭南地区 | 第65页 |
2、对药物的描述非常详实 | 第65-66页 |
3、善于记载民间采摘及炮制法 | 第66-67页 |
4、记载药物的民间鉴定法 | 第67-68页 |
5、辨正本草错误 | 第68-69页 |
6、记录当时药物进贡及买卖情况 | 第69-71页 |
(四) 医方 | 第71-72页 |
(五) 医家医著 | 第72-74页 |
(六) 养生保健 | 第74-80页 |
1、长寿 | 第74-78页 |
2、服食神仙 | 第78-80页 |
(七) 医事制度 | 第80-83页 |
(八) 民间求医习俗 | 第83-88页 |
1、刲股 | 第83-84页 |
2、拜神祈祷 | 第84-85页 |
3 、巫觋作法 | 第85-88页 |
(九) 小结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第三部分 岭南笔记医学史料的价值探讨 | 第92-98页 |
一、反映岭南地方常见疾病发生原因与预防治疗经验 | 第92-93页 |
二、岭南地区所产药用动植物,促进药物学发展 | 第93页 |
三、记述明清时期岭南地区民间偏方验方 | 第93-94页 |
四、补正医家及医著 | 第94-95页 |
(一) 补正名医事略及医著 | 第94-95页 |
(二) 记录民间医生 | 第95页 |
五、保存了医史文献资料素材 | 第95-96页 |
六、扩大学科研究视野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8页 |
结语 | 第98-101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