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1-20页 |
| ·岩锚吊车梁结构稳定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锚杆锚固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页 |
| ·工程概况及基本资料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岩土工程中的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 | 第22-35页 |
| ·线弹性有限元分析 | 第22-24页 |
| ·材料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24-28页 |
| ·直接迭代法 | 第24-25页 |
| ·Newton-Raphson 方法 | 第25-26页 |
| ·修正的Newton-Raphson 方法 | 第26-27页 |
| ·增量法 | 第27-28页 |
| ·材料非线性的本构关系 | 第28-31页 |
| ·Mohr—Coulomb 屈服准则 | 第29页 |
| ·Druck—Prager(DP)材料模型 | 第29-31页 |
| ·锚杆单元的有限元模拟 | 第31-34页 |
| ·有限元软件的求解过程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基于刚体平衡法的岩锚吊车梁锚杆锚固长度的计算 | 第35-52页 |
| ·刚体平衡法的计算原理及计算假定 | 第35页 |
| ·岩锚吊车梁的受力分析与计算荷载 | 第35-37页 |
| ·岩锚吊车梁的受力分析 | 第35-36页 |
| ·岩锚吊车梁计算荷载 | 第36-37页 |
| ·锚杆的内力计算 | 第37-40页 |
| ·校核验算 | 第40-41页 |
| ·接触面的抗滑稳定复核 | 第40页 |
| ·岩壁基座承载力验算 | 第40-41页 |
| ·锚杆锚固长度的计算 | 第41-44页 |
| ·锚杆面积的确定 | 第41-42页 |
| ·锚杆锚固长度L | 第42-44页 |
| ·改进后的刚体平衡法 | 第44-52页 |
| ·计算的基本假定 | 第44-45页 |
| ·计算基本公式的建立 | 第45-47页 |
| ·锚杆轴力计算 | 第47-48页 |
| ·验算校核 | 第48-49页 |
| ·锚杆锚固长度的确定 | 第49-52页 |
| 第四章 基于有限单元法的岩锚吊车梁锚杆锚固长度的分析 | 第52-77页 |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2-56页 |
| ·计算范围及尺寸 | 第52页 |
| ·计算参数及计算单元网格划分 | 第52-53页 |
| ·边界约束条件 | 第53-56页 |
| ·不同荷载作用下锚杆的内力分布 | 第56-65页 |
| ·初始应力场 | 第56-57页 |
| ·洞室开挖对锚杆内力的影响 | 第57-62页 |
| ·轮压荷载对锚杆内力的影响 | 第62-65页 |
| ·锚杆锚固长度对吊车梁整体结构的影响 | 第65-71页 |
| ·锚固长度对锚杆应力的影响 | 第65-67页 |
| ·锚固长度对梁壁接触面受力的影响 | 第67-69页 |
| ·锚固长度对吊车梁位移的影响 | 第69-71页 |
| ·锚杆锚固长度的确定 | 第71-73页 |
| ·与刚体平衡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73-77页 |
| ·不同算法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73-75页 |
| ·计算结果差异产生的原因 | 第75-77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81页 |
| ·全文总结 | 第77-79页 |
| ·展望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作者简介 | 第86-87页 |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