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盘油田大芦家沙二段沉积相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2-17页 |
·地质背景 | 第12-14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4-16页 |
·区域沉积特征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地层特征 | 第17-25页 |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7-19页 |
·组段划分依据 | 第19页 |
·地层对比方法 | 第19-25页 |
·选定标准井 | 第19-21页 |
·确定标志层 | 第21-22页 |
·小层划分与对比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构造特征 | 第25-35页 |
·地震资料简析 | 第25页 |
·层位标定 | 第25-27页 |
·断层、层位的解释 | 第27-28页 |
·构造特征研究 | 第28-35页 |
·断层特征 | 第30-34页 |
·构造格局及特征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沉积微相研究 | 第35-63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35-38页 |
·碎屑组分特征及岩石类型 | 第35-36页 |
·填隙物成分及特征 | 第36-37页 |
·岩石结构 | 第37-38页 |
·沉积相标志分析 | 第38-41页 |
·泥岩颜色特征 | 第38页 |
·沉积物特征 | 第38页 |
·沉积构造及沉积粒序 | 第38-39页 |
·结构特征 | 第39-40页 |
·测井响应特征 | 第40-41页 |
·沙二段沉积微相研究 | 第41-60页 |
·测井相分析 | 第42页 |
·单井相分析 | 第42-48页 |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48-50页 |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 第50-60页 |
·沉积模式 | 第60-63页 |
·构造背景条件 | 第61页 |
·盆地地形条件 | 第61页 |
·沉积环境 | 第61页 |
·微相类型 | 第61页 |
·平面展布特征 | 第61-62页 |
·沉积模式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砂体展布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 第63-66页 |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63页 |
·砂体横向连通特征 | 第63-65页 |
·沙二上段 | 第63-64页 |
·沙二下段 | 第64-65页 |
·有利区预测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详细摘要 | 第7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