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3 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油田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12-18页 |
·油田配电网的特点 | 第12页 |
·油田配电网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电网结构 | 第12-14页 |
·运行方式 | 第14-15页 |
·无功补偿 | 第15页 |
·油田配电网潮流计算的解决方案 | 第15-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于GIS 的油田配电网拓扑结构自动生成算法 | 第18-29页 |
·配电网的拓扑性 | 第18-20页 |
·GIS 平台 | 第20-21页 |
·基于GIS 的拓扑建模 | 第21-26页 |
·油田配电网组网杆号编码规则分析 | 第22页 |
·油田地理信息系统中线路连接关系库 | 第22-23页 |
·配电网拓扑建模简化约定 | 第23页 |
·基于 GIS 的拓扑生成算法 | 第23-25页 |
·拓扑结构存储的优化 | 第25-26页 |
·自适应节点变化的关联矩阵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配电网潮流计算算法研究 | 第29-49页 |
·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 | 第29-32页 |
·潮流计算的定解条件 | 第29-31页 |
·潮流计算的约束条件 | 第31-32页 |
·高斯——塞德尔法 | 第32-35页 |
·高斯——塞德尔法的原理 | 第32-34页 |
·计算配电网络潮流分布的高斯——塞德尔法 | 第34-35页 |
·牛顿——拉夫逊法 | 第35-40页 |
·牛顿——拉夫逊法的原理 | 第35-37页 |
·牛顿——拉夫逊法的求解过程 | 第37-39页 |
·计算结果 | 第39-40页 |
·P—Q 分解法 | 第40-43页 |
·P—Q 分解法的原理 | 第40-41页 |
·P—Q 分解法的求解过程 | 第41-43页 |
·计算结果 | 第43页 |
·前推回代法 | 第43-47页 |
·前推回代法的原理 | 第44-45页 |
·前推回代法的求解过程 | 第45-46页 |
·计算结果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油田配电网潮流计算系统 | 第49-64页 |
·油田配电网潮流计算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49页 |
·数据库的选择及设计 | 第49-55页 |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 第50页 |
·数据库的选择 | 第50-52页 |
·数据库的设计 | 第52-53页 |
·Delphi 连接数据库的方法 | 第53-55页 |
·油田配电网潮流计算系统的功能界面 | 第55-61页 |
·GIS 数据的调用 | 第55-56页 |
·油田配电网静态数据的更新 | 第56-60页 |
·油田配电网拓扑结构的自动生成 | 第60页 |
·油田配电网的潮流计算 | 第60-61页 |
·油田配电网潮流计算系统的应用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详细摘要 | 第69-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