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循环水系统电化学除垢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页 |
1.2 常用的除垢阻垢方法 | 第12-14页 |
1.3 电化学除垢方法在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3 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9-22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反应机理和过程 | 第22-34页 |
2.1 电化学除垢机理 | 第22-23页 |
2.2 电化学除垢过程 | 第23-24页 |
2.3 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变化 | 第24-31页 |
2.3.1 硬度 | 第24-25页 |
2.3.2 电压和电流 | 第25-28页 |
2.3.3 电极 | 第28-30页 |
2.3.4 pH值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4页 |
第3章 三因素正交实验 | 第34-48页 |
3.1 正交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3.2 正交实验条件 | 第35-38页 |
3.2.1 实验溶液的配制 | 第35-36页 |
3.2.2 溶液硬度的测量 | 第36-37页 |
3.2.3 实验装置 | 第37-38页 |
3.2.4 实验步骤 | 第38页 |
3.3 现象和结果 | 第38-46页 |
3.3.1 表面形貌和结晶 | 第38-42页 |
3.3.2 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 第42-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阴极材料和结构的研究 | 第48-66页 |
4.1 阴极材料对比实验 | 第48-56页 |
4.1.1 阴极材料的对比实验 | 第48页 |
4.1.2 实验过程 | 第48-52页 |
4.1.3 实验结果 | 第52-55页 |
4.1.4 阴极材料讨论 | 第55-56页 |
4.2 阴极结构对比实验 | 第56-63页 |
4.2.1 不同规格的钛网对比实验 | 第56-57页 |
4.2.2 实验结果 | 第57-58页 |
4.2.3 阴极结构的讨论 | 第58-60页 |
4.2.4 不同面积钛板实验 | 第60-63页 |
4.3 实验电流对比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能耗对比和控制 | 第66-76页 |
5.1 能耗的计算 | 第66-69页 |
5.1.1 实验能耗的评估方法 | 第66页 |
5.1.2 正交实验中的能耗计算 | 第66-68页 |
5.1.3 阴极结构的实验中能耗的对比 | 第68-69页 |
5.2 能耗对比实验 | 第69-72页 |
5.2.1 实验方法 | 第69-70页 |
5.2.2 实验结果 | 第70-71页 |
5.2.3 实验结果的讨论 | 第71-72页 |
5.3 能耗控制和工业实施 | 第72-75页 |
5.3.1 水质硬度分析 | 第73-74页 |
5.3.2 电极设计 | 第74-75页 |
5.3.3 电压控制 | 第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6-78页 |
6.1 结论 | 第76-77页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