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地区社会学论文--农村社会学论文

新农村建设语境下我国乡村治理研究--国家与社会合作视角

内容提要第1-9页
绪论第9-31页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第9-14页
  (一) 研究的背景第9-12页
  (二) 选题的意义第12-14页
 二、相关论题的研究综述及简评第14-24页
  (一)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7页
  (二) 国内研究动态第17-22页
  (三) 研究现状反思第22-24页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第24-31页
  (一)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4-26页
  (二) 基本概念阐释第26-27页
  (三) 论文的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第27-31页
第一章 理论视角:公共治理理论及相关理论分析第31-53页
 一、公共行政中的治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第31-40页
  (一) 治理理论的兴起第31-34页
  (二) 公共治理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辨析第34-40页
 二、中国乡村治理镜鉴公共治理理论的价值第40-43页
  (一) 公共治理理论对我国乡村治理实践的启示第40-41页
  (二) 我国乡村治理变革引介公共治理理论的本土化分析第41-43页
 三、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第三条道路理论、集体行动理论——相关理论支撑第43-53页
  (一) 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第43-46页
  (二) 第三条道路理论第46-48页
  (三) 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第48-50页
  (四) 村民自治理论第50-53页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传统乡村治理面临的挑战第53-76页
 一、新农村建设及其与乡村治理的理路关联第53-58页
  (一)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一个公共政策的解读第53-56页
  (二) 治理变革:新农村建设中政治文明意蕴的寻求第56-58页
 二、当前乡村治理困境的若干表现第58-70页
  (一) 乡村治理中乡镇政府现存的危机第58-62页
  (二) 村民自治机制失范第62-64页
  (三) 乡村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第64-68页
  (四) 农民非制度化参与扩大第68-70页
 三、对乡村治理困境致因的审视第70-76页
  (一) 乡镇政府行政资源配置失衡第70-72页
  (二) 农民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第72-73页
  (三) 乡村公共决策参与机制积弊第73-74页
  (四) 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第74-76页
第三章 出路何在——我国乡村治理变革的若干思考第76-100页
 一、和谐乡村——乡村治理变革的目标诉求第76-80页
  (一) 和谐社会的内涵第76-78页
  (二) 和谐乡村的内涵与特征第78-80页
 二、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原则第80-84页
  (一) 以人为本原则第80-82页
  (二) 法治原则第82-83页
  (三) 服务原则第83页
  (四) 民主原则第83-84页
 三、合作共治:走出治理困境的路向选择第84-90页
  (一) 合作共治的内涵与特征第85-88页
  (二) 合作共治:构建和谐乡村的现实呼唤第88-90页
 四、合作共治的生发机制第90-100页
  (一) 合作共治的社会基础:乡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第90-94页
  (二) 合作共治的民意推动:农民民主权利意识觉醒第94-96页
  (三) 合作共治的政治牵引:农村公共行政环境的改善第96-100页
第四章 乡村公共场域下治理变革的主体角色界分——基于结构与功能的规范视野第100-122页
 一、乡镇政府——国家权力的基层代理者第101-106页
  (一) 公共性——治理变革中乡镇政府角色厘定的价值取向第102-103页
  (二) 乡村治理变革的乡镇政府角色界分第103-106页
 二、乡村社会力量——成长中的治理主体第106-122页
  (一) 乡村社会组织:乡村有效治理的中坚力量第107-116页
  (二) 农民群众:乡村治理变革的基石第116-122页
第五章 互动与契合:乡村合作共治的生成机理第122-159页
 一、政府与乡村社会力量合作互动的前提:建立乡镇政府行政资源配置的规范机制第122-128页
  (一) 优化乡镇政府的组织结构第123-125页
  (二) 加强乡镇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第125-127页
  (三) 完善乡镇公共财政体制第127-128页
 二、政府与乡村社会合作互动的基础:提升乡村社会的自身能力第128-132页
  (一) 强化乡村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管理职能第128-130页
  (二) 培育具有现代文明精神的新型农民:为实现乡村治理变革提供智力依托第130-132页
 三、政府与乡村社会力量合作互动的支撑:民主透明公共决策机制的构建第132-146页
  (一) 民主透明公共决策机制的价值蕴涵第133-135页
  (二) 乡村公共决策机制构建的逻辑起点:乡务公开第135-141页
  (三) 乡村公共决策机制构建的关键所在:公共决策中的农民参与第141-146页
 四、政府与乡村社会力量合作互动的保障: 构建制度理性与制度文明第146-159页
  (一) 完善治理主体间的约束与激励制度第148-151页
  (二) 重构乡村治理绩效的评估制度第151-153页
  (三) 正式制度与乡土制度的有机整合第153-159页
结语:结论与乡土文化的再考量第159-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8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80-181页
致谢第181-182页
中文摘要第182-185页
ABSTRACT第185-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
下一篇:农村制度变迁中政府主导逻辑的困境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