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城市绿地的定义 | 第14-15页 |
·国外的定义 | 第14-15页 |
·国内的定义 | 第15页 |
·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 | 第15-16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综述 | 第16-24页 |
·景观的科学含义 | 第16-17页 |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 第17-18页 |
·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化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景观格局理论研究概况 | 第23-24页 |
·城市绿地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景观中的应用现状 | 第24-25页 |
·"3S"技术在城市绿地景观中的应用现状 | 第25-28页 |
3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8-34页 |
·地理位置 | 第28页 |
·行政区划 | 第28页 |
·气候条件 | 第28页 |
·地形地貌 | 第28-29页 |
·水文条件 | 第29页 |
·动植物资源 | 第29页 |
·经济条件 | 第29-30页 |
·长沙市绿化现状概况 | 第30-32页 |
·研究区范围 | 第32-34页 |
4 研究方法 | 第34-52页 |
·材料及软件 | 第34页 |
·SPOT-5遥感影像 | 第34页 |
·遥感影像的处理 | 第34-38页 |
·影像配准 | 第35页 |
·影像融合 | 第35-36页 |
·影像增强 | 第36-37页 |
·信息提取 | 第37页 |
·数据库的建立 | 第37-38页 |
·绿地景观图的绘制 | 第38-40页 |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 | 第40-45页 |
·景观指标计算软件 | 第40-41页 |
·景观格局的粒度效应 | 第41页 |
·选用的指标及其公式 | 第41-45页 |
·景观连通性分析法 | 第45-47页 |
·连通性指数计算软件 | 第45页 |
·指数选择 | 第45-46页 |
·尺度选择 | 第46-47页 |
·尺度效应分析 | 第47页 |
·基于可达性及公园绿地服务面积的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研究 | 第47-52页 |
·绿地景观可达性分析 | 第47-49页 |
·公园绿地的服务面积分析 | 第49-52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52-80页 |
·长沙市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 第52-64页 |
·长沙市区绿地景观构成 | 第52-53页 |
·长沙市区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 | 第53-62页 |
·长沙市区绿地景观整体格局分析 | 第62-64页 |
·长沙市城市绿地景观连通性分析 | 第64-68页 |
·斑块分级的尺度效应 | 第64-65页 |
·景观连通性指数的尺度效应 | 第65-67页 |
·重要值最大的斑块在研究区绿地景观中的分布 | 第67-68页 |
·基于可达性和服务面积的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研究 | 第68-80页 |
·长沙市城市绿地景观可达性分析 | 第68-77页 |
·公园绿地的服务面积分析 | 第77-80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80-84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讨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4页 |
附图A | 第94-103页 |
附录B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