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导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的现实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场馆设施的概念 | 第14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国外关于场馆设施民营化的研究 | 第14-15页 |
·国内关于场馆设施民营化改革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6-17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17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7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17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17-18页 |
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场馆设施供给的历史变迁 | 第18-23页 |
·新中国成立后场馆设施供给的变迁 | 第18-21页 |
·改革开放前场馆设施的供给(1949-1978) | 第18-19页 |
·改革开放初期场馆设施的供给(1978-1992) | 第19-20页 |
·市场经济时期场馆设施的供给(1992-) | 第20-21页 |
·改革开放后我国主要场馆设施的供给变迁 | 第21-23页 |
·改革开放后历届全运会场馆设施供给的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改革开放后我国场馆设施供给的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3 我国场馆设施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我国场馆设施的供给现状 | 第23-25页 |
·场馆设施供给主体多元并存,以学校为主 | 第23页 |
·场馆设施供给方式以政府间接供给为主 | 第23页 |
·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积极参与场馆设施供给 | 第23-24页 |
·场馆设施供给所需资金来源渠道趋于多元化 | 第24页 |
·场馆设施提供与生产过程合一 | 第24页 |
·场馆设施生产过程逐步引入市场机制 | 第24页 |
·场馆设施供给数量递增,平均投入快速攀升 | 第24-25页 |
·我国场馆设施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场馆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局部过剩 | 第25-26页 |
·场馆设施供给主体单一,方式落后 | 第26页 |
·场馆设施提供与生产不分,运营效率低下 | 第26-27页 |
·场馆设施民营化供给进展缓慢 | 第27页 |
·场馆设施供给决策缺乏科学性 | 第27-28页 |
4 我国场馆设施的民营化供给 | 第28-35页 |
·场馆设施民营化供给的概念 | 第28-30页 |
·场馆设施民营化供给的积极意义 | 第28-29页 |
·场馆设施民营化供给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场馆设施民营化供给的进展情况 | 第30-33页 |
·国外场馆设施民营化的基本情况与经验借鉴 | 第30-32页 |
·国内场馆设施民营化供给的进展情况 | 第32-33页 |
·国内大陆地区场馆设施民营化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5页 |
·场馆设施民营化供给进展缓慢 | 第33-34页 |
·场馆设施委托经营管理和服务外包尚未普及 | 第34-35页 |
5 民营化供给的主要制度安排 | 第35-38页 |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方式(PPP) | 第35-36页 |
·政府补助 | 第36页 |
·BOT 及其衍生方式 | 第36页 |
·政府供给 | 第36页 |
·服务外包 | 第36-37页 |
·委托经营管理 | 第37页 |
·承包或租赁经营 | 第37-38页 |
6 政府在我国场馆设施民营化供给中的作用 | 第38-42页 |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第38-39页 |
·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必然性 | 第38页 |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为合作互补 | 第38-39页 |
·政府对场馆设施民营化供给的监管 | 第39-42页 |
·政府监管场馆设施民营化供给的必要性 | 第39页 |
·政府在场馆设施民营化供给中的主要监管内容 | 第39-42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2页 |
·建议 | 第42-45页 |
·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场馆的民营化供给 | 第42-43页 |
·制定场馆投融资扶持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参与场馆设施供给 | 第43页 |
·加强对场馆投资者的权益保护 | 第43页 |
·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场馆民营化供给的成功经验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