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薯类作物论文--马铃薯(土豆)论文

二倍体马铃薯原生质体融合创制抗青枯病的新种质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词表第9-10页
1 前言第10-20页
   ·课题的提出第10-11页
   ·前人研究进展第11-20页
     ·原生质体融合方式第11-12页
     ·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第12-13页
     ·杂种细胞的筛选第13-14页
     ·体细胞杂种的鉴定第14-15页
     ·体细胞杂种的胞质遗传第15-16页
       ·体细胞杂种的叶绿体遗传第15-16页
       ·体细胞杂种的线粒体遗传第16页
     ·体细胞杂交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第16-19页
       ·转移抗病性状第17页
       ·转移抗寒性状第17-18页
       ·创造育种中间材料第18页
       ·获得异附加系或代换系第18-19页
     ·青枯病与马铃薯抗青枯病育种第19-20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第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27页
   ·材料第20页
   ·方法第20-27页
     ·材料的繁殖第20-21页
     ·原生质体操作的培养基组成第21页
     ·原生质体的制备第21-22页
       ·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第21页
       ·原生质体产量及密度测定第21-22页
       ·原生质体活力检测第22页
     ·原生质体电融合第22页
     ·融合细胞的培养第22-23页
     ·原生质体融合再生植株编号第23页
     ·马铃薯基因组DNA提取第23-24页
     ·体细胞杂种鉴定第24-25页
       ·RAPD标记鉴定第24页
       ·ISSR标记鉴定第24-25页
     ·体细胞杂种叶绿体分析第25页
       ·引物合成与筛选第25页
       ·PCR反应体系与程序第25页
     ·体细胞杂种线粒体分析第25-26页
       ·引物合成与筛选第25-26页
       ·PCR反应体系与程序第26页
     ·再生植株倍性分析第26页
     ·青枯病抗性评价第26-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40页
   ·不同培养阶段的培养方法和形态特征第27-28页
   ·不同融合组合的原生质体培养效率第28-30页
     ·基因型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第29页
     ·基因型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第29-30页
   ·体细胞杂种的鉴定第30-33页
   ·再生植株的倍性水平第33-35页
   ·体细胞杂种胞质分析第35-38页
     ·组合cha+DH1再生的体细胞杂种胞质分析第35-36页
     ·组合cha+DH3再生的体细胞杂种胞质分析第36-37页
     ·组合cha+DH4再生的体细胞杂种胞质分析第37-38页
   ·体细胞杂种青枯病抗性鉴定第38-40页
4 讨论第40-47页
   ·基因型对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第40-41页
   ·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融合体系第41-42页
   ·再生植株的倍性水平及其应用第42-43页
   ·ISSR标记应用于体细胞杂种的鉴定第43-44页
   ·体细胞杂种的胞质遗传第44-45页
     ·体细胞杂种的叶绿体遗传第44页
     ·体细胞杂种的线粒体遗传第44-45页
     ·体细胞杂种细胞质重组第45页
   ·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展望第45-46页
   ·本研究的展望第46-47页
     ·BW2分化培养体系的改进第46页
     ·多倍体体细胞杂种的遗传来源分析第46页
     ·体细胞杂种田间性状的调查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6页
附录1 原生质体操作的培养基组成第56-57页
附录2 叶绿体DNA引物序列及扩增片段大小第57-58页
附录3 线粒体DNA引物序列及扩增片段大小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野生大豆资源调查、生物学特性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AM真菌孢子萌发及其与紫云英转化根双重培养体系建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