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宪法解释方法论略析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一、引言:相关问题的正当性探究 | 第14-20页 |
(一) 司法审查的正当性 | 第14-16页 |
(二) 先前宪法的正当性 | 第16-17页 |
(三) 美国最高法院作为宪法解释主体的正当性 | 第17-20页 |
二、美国宪法解释方法论之述评 | 第20-31页 |
(一) 方法论分类的比较分析 | 第21-24页 |
1、解释主义与非解释主义 | 第21-22页 |
2、原意主义与非原意主义/原旨主义与非原旨主义 | 第22页 |
3、消极主义与积极主义 | 第22-23页 |
4、为方法贴上标签对理论和实践的价值重要吗? | 第23-24页 |
(二) 美国当代学者有关宪法解释的路径 | 第24-31页 |
1、博克的原意主义理论与惠廷顿的修正原旨主义理论 | 第24-26页 |
2、德沃金的道德解读 | 第26-28页 |
3、Andrei Marmor的宪法解释思想 | 第28-31页 |
三、宪法解释依据因素分析 | 第31-39页 |
(一) 美国宪法实践中曾经采用过的因素 | 第31-34页 |
(二) 宪法解释中不能回避的因素 | 第34-39页 |
1、文本 | 第34-35页 |
2、解释者的主观价值判断 | 第35-37页 |
3、政治因素 | 第37-39页 |
四、宪法解释方法的选择及对我国现状的检视 | 第39-47页 |
(一) 宪法解释方法选择的困难及初探 | 第39-44页 |
1、解释者的难题 | 第39-41页 |
2、对解释方法的初探 | 第41-44页 |
(二) 从美国宪法解释理论中检视我国现状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文献资料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