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8页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高级氧化工艺 | 第10-16页 |
·臭氧氧化 | 第10-11页 |
·过氧化氢氧化 | 第11-12页 |
·光催化氧化 | 第12-14页 |
·电化学氧化 | 第14页 |
·湿式氧化 | 第14页 |
·超声辐射 | 第14-15页 |
·紫外光解 | 第15页 |
·辐射解 | 第15-16页 |
·液相等离子技术现状与发展 | 第16-28页 |
·液相等离子体产生原理及物理特性 | 第16-18页 |
·液相等离子体化学效应及有机物降解、微生物杀菌机理 | 第18-22页 |
·液相等离子的电极结构和反应器 | 第22-26页 |
·液相等离子的脉冲高压电源 | 第26页 |
·本论文选题及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试验系统、材料及分析方法 | 第28-37页 |
·试验装置 | 第28-31页 |
·试验系统 | 第28-29页 |
·流光放电电极结构 | 第29-30页 |
·旋转火花隙开关结构 | 第30-31页 |
·试验材料 | 第31-32页 |
·试验试剂 | 第31-32页 |
·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页 |
·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液相H2O_2 的测定 | 第32-33页 |
·液相臭氧的测定 | 第33页 |
·水中Fe~(2+)、Fe3+的测定 | 第33页 |
·溶液pH 和电导率测定 | 第33页 |
·水中二甲基亚砜的测定 | 第33页 |
·水中甲烷亚磺酸根、甲烷磺酸根和硫酸根的测定 | 第33页 |
·水中甲醛测定 | 第33-34页 |
·计算方法 | 第34-37页 |
·液相脉冲流光放电功耗计算 | 第34页 |
·液相脉冲流光放电电流密度计算 | 第34页 |
·DMSO 捕获?OH 产生HCHO 摩尔数与?OH 生成摩尔数的关系 | 第34-35页 |
·反应器能量密度和能量效率计算 | 第35页 |
·物质降解去除率及产物选择性计算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液相脉冲流光放电参数、脉冲高压电源分析 | 第37-48页 |
·液相脉冲流光放电发光现象 | 第37-38页 |
·液相等离子放电能量输入因素 | 第38-41页 |
·溶液电导率对液相脉冲流光放电放电参数的影响 | 第41-44页 |
·旋转火花隙开关充放电回路分析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液相脉冲流光放电-Fenton 体系降解二甲基亚砜(DMSO)模型建立 | 第48-67页 |
·液相脉冲流光放电-Fenton 体系降解DMSO 本体溶液反应模型 | 第48-54页 |
·液相脉冲流光放电·OH 生成速率常数k1 的确定 | 第54-61页 |
·液相脉冲流光放电H_2O_2 生成速率常数k2 的确定 | 第61-62页 |
·液相脉冲流光放电eaq-生成速率常数k3 的确定 | 第62-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液相脉冲流光放电均相催化降解DMSO | 第67-105页 |
·盐溶液对液相脉冲流光放电活性物质产生及DMSO 降解的影响 | 第67-71页 |
·液相脉冲流光放电-Fenton 体系试验与模型模拟DMSO 降解 | 第71-84页 |
·液相脉冲流光放电体系·OH 的失活 | 第71-72页 |
·液相脉冲流光放电-Fenton 体系DMSO 降解及产物选择性 | 第72-78页 |
·液相脉冲流光放电-Fenton 体系DMSO 降解中间产物自由基及活性自由基的变化 | 第78-80页 |
·流光放电体系和Fenton 体系反应速率常数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80-84页 |
·蒸馏水中液相脉冲流光放电DMSO 降解 | 第84-86页 |
·液相脉冲流光放电-Fenton 体系与其他Cu~(~(2+))、Mn~(2+)、Fe~(3+)离子均相催化体系降解DMSO 的比较 | 第86-95页 |
·液相脉冲流光放电通O_2 均相金属催化降解DMSO | 第95-101页 |
·液相脉冲流光放电-Fenton 体系DMSO 降解机理 | 第101-103页 |
·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六章 液相脉冲流光放电非均相催化降解DMSO | 第105-115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105-108页 |
·催化剂能谱分析 | 第105-106页 |
·催化剂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106-107页 |
·催化剂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107-108页 |
·非均相催化液相脉冲流光放电降解DMSO | 第108-114页 |
·pH 值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不同过渡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的影响 | 第109-114页 |
·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15-119页 |
·结论 | 第115-11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17-118页 |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1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