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阴离子微球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0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 ·细乳液和细乳液聚合的概述 | 第10-11页 |
| ·细乳液的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 | 第11-14页 |
| ·细乳液的制备过程 | 第11-12页 |
| ·助稳定剂的选择 | 第12-13页 |
| ·均化装置的选择 | 第13-14页 |
| ·其他组分的影响 | 第14页 |
| ·细乳液聚合 | 第14-16页 |
| ·细乳液聚合方法 | 第14-15页 |
| ·细乳液聚合动力学 | 第15-16页 |
| ·细乳液聚合的应用 | 第16-18页 |
| ·现状 | 第16页 |
| ·无机粒子的封装 | 第16-17页 |
| ·核壳结构物质 | 第17页 |
| ·中空粒子 | 第17-18页 |
| ·制备简单乳液聚合不能制备的共聚物. | 第18页 |
| ·大孔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及应用 | 第18-19页 |
| ·细乳液聚合的应用和前景 | 第19-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21-26页 |
| ·实验原料 | 第21-22页 |
|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 ·实验步骤 | 第22-24页 |
| ·细乳液的制备 | 第22-23页 |
| ·细乳液聚合 | 第23页 |
| ·制备内部为液体的聚合物粒子 | 第23页 |
| ·多孔阴离子聚合物微球的制备 | 第23页 |
| ·成膜 | 第23页 |
| ·阴离子聚合物膜处理铅离子模拟废水 | 第23-24页 |
| ·性能测试和结构表征 | 第24-26页 |
| ·固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 ·粒径测定 | 第24页 |
| ·多孔阴离子聚合物微球的离子交换能力测定 | 第24-25页 |
|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6-62页 |
| ·细乳液的影响因素 | 第26-31页 |
| ·助稳定剂的选择 | 第26-27页 |
| ·超声方式的选择 | 第27页 |
| ·超声时间的选择 | 第27-28页 |
| ·乳化剂和助稳定剂的用量对细乳液的影响 | 第28-31页 |
| ·细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 第31-39页 |
| ·制备理想的细乳液 | 第31-34页 |
| ·乳化剂对聚合物粒子的影响 | 第34-36页 |
| ·助稳定剂的用量对细乳液聚合的影响 | 第36-38页 |
| ·丙烯酸十八酯SA 对体系的影响 | 第38-39页 |
| ·细乳液聚合的典型特点 | 第39-41页 |
| ·特点一 | 第39-40页 |
| ·特点二 | 第40-41页 |
| ·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 | 第41-45页 |
| ·稳定的含液聚合物乳胶粒 | 第41-43页 |
| ·不同单体及致孔剂的细乳液聚合 | 第43-45页 |
| ·亲水单体存在对细乳液聚合的影响 | 第45-47页 |
| ·多孔阴离子聚合物微球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 第47-58页 |
| ·致孔剂异辛烷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吸附能力和交联剂的关系 | 第48页 |
| ·吸附能力和交换时间的关系 | 第48-49页 |
| ·铅离子初始浓度对微球吸附能力的影响 | 第49-50页 |
| ·聚合物微球用量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功能单体对吸附的影响 | 第51页 |
| ·聚合方式对铅离子吸附能力的影响 | 第51-52页 |
| ·聚合物膜厚对铅离子吸附能力的影响 | 第52页 |
| ·金属离子的脱附 | 第52-53页 |
| ·树脂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53-55页 |
| ·树脂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55-58页 |
| ·功能型乳化剂对聚合和离子吸附能力的影响 | 第58-60页 |
| ·乳化剂S-1 对体系的影响 | 第58-59页 |
| ·乳化剂MS-1 对体系的影响 | 第59-60页 |
| ·阴离子聚合物膜的再生 | 第60页 |
| ·细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的扫描电镜图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