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国内外地表沉降研究现状 | 第11-24页 |
| ·地表沉降曲线预测模型 | 第11-20页 |
| ·地表沉降控制标准 | 第20-24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2章 盾构法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理论研究 | 第26-36页 |
| ·地层沉降的原因 | 第26-27页 |
| ·地层损失 | 第26-27页 |
| ·受扰动土体的重新固结 | 第27页 |
| ·地层移动的时空效应理论 | 第27-32页 |
| ·地层移动的时间效应理论 | 第27-28页 |
| ·地层移动的空间效应 | 第28-29页 |
| ·地层沉降特征 | 第29-31页 |
| ·土体的扰动机理与扰动土体分区 | 第31-32页 |
| ·地层沉降曲线形成机理研究 | 第32-35页 |
| ·地层纵向沉降及机理分析 | 第32-34页 |
| ·土体横向沉降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盾构施工数值模拟 | 第36-51页 |
| ·盾构法施工原理及主要技术环节 | 第36-41页 |
| ·盾构法主要的技术环节 | 第36-39页 |
| ·盾构掘进导致地层位移的主要因素 | 第39-41页 |
| ·盾构开挖数值模拟 | 第41-50页 |
| ·FLAC3D简介 | 第41-42页 |
| ·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42-47页 |
| ·结构单元的选取 | 第47-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4章 桐梓林至火车南站区间隧道的数值模拟 | 第51-74页 |
| ·工程概况 | 第51-55页 |
| ·工程地质概况 | 第52-54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54-55页 |
| ·地质构造及地震基本烈度 | 第55页 |
|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 第55-57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7-72页 |
| ·不同埋深条件下盾构开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57-60页 |
| ·不同掘进压力条件下盾构开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60-64页 |
| ·盾尾注浆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64-67页 |
| ·不同中线间距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67-70页 |
| ·双孔隧道不同开挖方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5章 地表沉降灰色预测 | 第74-89页 |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74-81页 |
| ·灰色系统理论简介 | 第74-76页 |
| ·灰色模型 | 第76-81页 |
| ·地表沉降灰色预测 | 第81-89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