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虚拟实验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虚拟和真实实验对比及引起学习者心理差距的因素分析 | 第14-23页 |
·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的对比分析 | 第14-17页 |
·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的定义 | 第14-15页 |
·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的特点及互补性分析 | 第15-17页 |
·学习者在虚拟和真实实验中的主要心理特征分析 | 第17-19页 |
·学习者在虚拟实验中的主要心理状态特征 | 第17-18页 |
·学习者在真实实验中的主要心理状态特征 | 第18-19页 |
·学习者在虚拟和真实实验中产生心理差距的影响因素 | 第19-23页 |
·情境因素分析 | 第20页 |
·情感因素分析 | 第20-21页 |
·偶发因素分析 | 第21页 |
·责任因素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缩小学习者心理差距的虚拟实验设计理论及策略 | 第23-34页 |
·沉浸理论对虚拟实验情境设计的指导 | 第23-24页 |
·情感化设计理论对提升情感体验的启示 | 第24-25页 |
·感性工学 | 第24-25页 |
·诺曼的三层次理论 | 第25页 |
·认知失调理论对增强责任意识的作用 | 第25-26页 |
·缩小学习者心理差距的虚拟实验设计策略 | 第26-34页 |
·加强沉浸感——深化学习者生理和心理沉浸 | 第27-31页 |
·强化情感交流——提升情感体验 | 第31-32页 |
·设置偶发事件——锻炼学习者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 第32-33页 |
·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实验态度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降低学习者心理差距的虚拟实验案例研究 | 第34-41页 |
·《光学比较仪测量光滑极限量规》概况 | 第34页 |
·沉浸设计 | 第34-37页 |
·情境导航界面 | 第34-35页 |
·增加情节性 | 第35-36页 |
·设置真实实验场景的教学视频 | 第36-37页 |
·情感交流设计 | 第37-38页 |
·实时交流功能设计 | 第37页 |
·讨论区交流功能设计 | 第37-38页 |
·偶发事件和强化责任意识设计 | 第38-41页 |
·设置故障呈现程序——升降螺母误操作 | 第38-40页 |
·错误反馈设置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对心理差距现象的辩证思考及总结展望 | 第41-44页 |
·对存在心理差距现象的辩证思考 | 第41-42页 |
·虚拟实验能否完全替代真实实验的问题 | 第41页 |
·心理差距的不可消除性 | 第41-42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42-43页 |
·研究思路 | 第42页 |
·研究理论 | 第42页 |
·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研究工作后续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