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上市公司保荐人更换的效应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1 引言第11-17页
   ·研究背景第11-13页
     ·金融危机与金融道德风险第11页
     ·保荐人频繁更换与丑闻不断第11-13页
   ·研究的意义第13-15页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第15-17页
     ·研究内容第15页
     ·论文结构第15-17页
2 理论综述第17-31页
   ·中国证券发行制度的历史第17-19页
     ·行政审批制第17页
     ·核准制第17-18页
     ·保荐制第18-19页
   ·保荐制度概述第19-24页
     ·保荐制度的定义第19页
     ·保荐制度产生的原因第19页
     ·海外保荐制度比较第19-22页
     ·中国保荐制度分析第22-24页
   ·金融道德风险第24-26页
     ·金融道德风险的定义第24-25页
     ·金融道德风险的研究第25-26页
   ·保荐机构、保荐人、发行人与监管机构的关系剖析第26-29页
     ·监管机构与保荐人的关系第26-28页
     ·保荐机构、保荐人与发行人的关系第28页
     ·保荐机构、保荐人与投资者的关系第28-29页
     ·保荐机构与保荐人的关系第29页
   ·保荐人更换的金融道德风险第29-31页
3 保荐人更换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第31-37页
   ·保荐人更换的法律规定第31-32页
   ·保荐人更换的现状和特点第32-35页
   ·保荐人更换的原因分析第35-37页
4 保荐人更换与经营业绩的关系第37-50页
   ·描述性统计第37页
   ·全样本实证结果及分析第37-43页
   ·按保荐业务分类的实证结果及分析第43-48页
     ·股改样本实证结果及分析第43-45页
     ·其他样本实证结果及分析第45-46页
     ·IPO 样本实证结果及分析第46-48页
   ·本章结论第48-50页
5 保荐人更换的财富效应第50-64页
   ·研究方法——事件研究法第50页
   ·事件定义第50-51页
   ·研究方法一:FFJR 市场模型第51-56页
     ·样本选择第51页
     ·研究方法与变量定义第51-52页
     ·统计结果第52-56页
   ·研究方法二:简单相减第56-60页
     ·样本选择第56页
     ·研究方法与变量定义第56-57页
     ·统计结果第57-60页
   ·IPO 项目中保荐人更换与市场表现关系第60-62页
   ·本章结论第62-64页
6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64-73页
   ·实证结论第64-65页
   ·对于进一步改善我国保荐制度的建议第65-72页
     ·基本思路第65-66页
     ·具体建议第66-72页
   ·研究局限与不足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附录第76-91页
致谢第91-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95页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整体上市与上市公司绩效研究
下一篇: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和投资者保护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