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公路特许经营的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公路特许经营简述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我国公路特许经营的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一、我国车辆收费通行制度的确立 | 第11-12页 |
二、公路特许经营模式在我国的起源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公路特许经营的内涵与特征 | 第13-15页 |
一、公路特许经营的内涵 | 第13-14页 |
二、公路特许经营模式的法律特征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我国公路特许经营的现状及问题 | 第15-22页 |
第一节 我国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现状 | 第15-17页 |
一、立法缺乏系统化且内容有限 | 第16页 |
二、规范的内容陈旧、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 第16-17页 |
三、规则相互冲突、缺乏协调性 | 第17页 |
第二节 特许经营企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 第17-19页 |
一、特许经营企业在经营权转让中的违法行为 | 第17-18页 |
二、特许经营企业在招投标中的违规行为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公路公益性严重缺失导致公众利益虚置 | 第19-20页 |
一、公众利益与企业利润的矛盾 | 第19页 |
二、公路收费站点多,社会负担重 | 第19页 |
三、公路通行费收费标准偏高 | 第19-20页 |
第四节 特许企业与公路使用者权利救济途径不畅 | 第20-22页 |
一、特许经营协议纠纷解决途径不合理 | 第20-21页 |
二、公路设施对使用者致害排除在国家赔偿之外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公路特许经营的法律性质 | 第22-33页 |
第一节 公路特许经营的出发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间接化 | 第22-25页 |
一、经济学理论基础: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生产分解理论 | 第22-23页 |
二、行政法理论基础:给付行政模式从直接走向间接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公路特许经营协议的性质争论 | 第25-27页 |
一、公路特许经营协议的"行政合同说" | 第25-26页 |
二、公路特许协议的"民事合同说"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公路特许经营的法律属性 | 第27-33页 |
一、公路特许经营属于行政许可 | 第27-28页 |
二、公路特许经营协议属于行政合同 | 第28-31页 |
三、公路特许经营模式下政府的身份选择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公路特许经营制度的完善途径 | 第33-51页 |
第一节 健全公路特许经营法律规范体系 | 第33-35页 |
一、尽快出台《收费公路特许经营法》 | 第33-34页 |
二、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政府合理履行对公路特许经营企业的监管职责 | 第35-39页 |
一、科学厘定监管目标,明确政府监管出发点 | 第35-37页 |
二、公路特许经营中政府监管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 第37-38页 |
三、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建立"一个窗口制度"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完善价格监管模式,保障公路公益性 | 第39-42页 |
一、我国公路收费价格监管模式 | 第39-40页 |
二、完善公路收费价格监管的实体标准 | 第40-41页 |
三、完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制度 | 第41-42页 |
第四节 公路特许经营纠纷解决途径的完善 | 第42-51页 |
一、国外特许经营合同救济途径的借鉴 | 第42-43页 |
二、特许经营协议纠纷的公法救济途径 | 第43-47页 |
三、公路设施瑕疵致害的国家赔偿 | 第47-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