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北京市朝阳区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页
     ·城乡一体化是区域发展的客观需要第11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国内外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研究现状第11-14页
     ·现有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15-17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第15-16页
     ·研究总体框架第16-17页
第二章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概述第17-20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质和主要内容第17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质第17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内容第17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第17-18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最终目标第17-18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具体目标第18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第18页
     ·都市区辐射带动型第18页
     ·经济廊道带动型第18页
     ·小城镇带动或乡村自发型第18页
   ·朝阳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展情况第18-20页
     ·起步期(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第18-19页
     ·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00年)第19页
     ·加速发展期(2000年至今)第19-20页
第三章 朝阳区发展阶段的分析第20-25页
   ·增量推动阶段的发展特征第20-21页
     ·土地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弱,产业关键资源相对稀缺第21页
     ·通过集聚资源加快重点区域发展带动区域整体经济的增长第21页
     ·城市经济规模快速扩大,但呈现出粗放、低效发展的特点第21页
   ·余量提升阶段的发展特征第21-22页
     ·产业资源丰富,但空间资源稀缺,呈现多元不平衡现象第22页
     ·均衡区域间的发展质量水平,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重要任务第22页
     ·通过全域统筹,带动区域整体可持续竞争能力的提升第22页
   ·存量更新阶段的发展特征第22-23页
     ·空间饱和、设施老化引发功能、产业外迁和竞争优势弱化第23页
     ·强调发展质量水平,推动设施更新改造、产业结构升级第23页
     ·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城市功能和产业优势得到保持及强化第23页
   ·朝阳区已全面进入余量发展阶段第23-25页
     ·朝阳区产业发展的余量空间不足30%第23-24页
     ·重点功能区战略的实施为朝阳区积累了丰富的发展资源第24页
     ·朝阳区步入余量阶段需要面临的挑战第24-25页
第四章 朝阳区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第25-35页
   ·空间余量少,发展成本高第25-28页
     ·比照规划,朝阳进入拆多建少、城市整理、密度开发的阶段第25-26页
     ·剩余可开发产业用地不足,难以满足长远发展需要第26页
     ·剩余产业用地基础条件差,招商引企成本高第26-27页
     ·北京发展重点的转移和朝阳发展阶段的转变是主要原因第27-28页
   ·发展落差过大,地均产出强度不高,总体增长规模受限第28-31页
     ·地均产出低第29页
     ·发展落差较大第29页
     ·增长规模受限第29-30页
     ·快速发展的阶段性成本和城乡二元的体制性障碍是主要原因第30-31页
   ·农村产业用地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低端化发展第31-35页
     ·产业用地分散第31-32页
     ·产业用地利用率低第32页
     ·现有产业用地难以满足农村发展需要第32页
     ·农村产业用地逐步呈现出高端发展慢、低端发展穷的困境第32-33页
     ·规划错位,多头发展,资源不足,包袱过重是主要原因第33-35页
第五章 朝阳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措施建议第35-51页
   ·全域的发展统筹第35-39页
     ·内容与目标第35-37页
     ·措施与手段第37-39页
   ·全域的互动联通第39-44页
     ·内容与目标第39-40页
     ·措施与手段第40-44页
   ·全域的产业协同第44-51页
     ·内容与目标第44-45页
     ·措施与手段第45-51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51-53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第51-52页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历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阳市苏家屯区产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潍城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