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论文

首都跨界水源功能区生态补偿研究--以官厅水库流域怀来县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引言第9-13页
   ·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水源功能区生态补偿实践相关研究综述第10-11页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0页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0-11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1-13页
     ·研究内容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2 生态补偿理论体系第13-19页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第13-14页
     ·生态服务价值理论第13页
     ·公共品理论第13-14页
     ·外部性理论第14页
   ·生态补偿理论的内涵外延第14-15页
     ·生态补偿的理论内涵第14-15页
     ·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外延第15页
   ·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第15-16页
     ·保护者受益原则第15页
     ·受益者补偿原则第15-16页
     ·开发者保护原则第16页
     ·公平原则第16页
   ·其他相关理论第16-19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6-17页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第17-18页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第18-19页
3 跨界水源功能区生态补偿的基本架构第19-25页
   ·跨界水源功能区的概念界定及其生态补偿特性分析第19-20页
     ·概念界定第19页
     ·跨界水源功能区生态补偿的特性分析第19-20页
     ·跨界水源功能区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分析第20页
   ·跨界水源功能区生态补偿的组成主体第20-21页
     ·补偿主体第20-21页
     ·补偿客体第21页
     ·监督协调者第21页
   ·跨界水源功能区生态补偿的约束机制第21-22页
     ·法律法规第21-22页
     ·合同契约第22页
     ·过程控制第22页
   ·跨界水源功能区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机制第22-23页
     ·公共政策渠道第22页
     ·市场渠道第22-23页
   ·跨界水源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的核定机制第23-24页
     ·补偿标准的核算方式第23页
     ·核算基础上的协商方式第23-24页
   ·跨界水源功能区生态补偿的实现机制第24-25页
     ·资金补偿第24页
     ·实务补偿第24页
     ·政策补偿第24页
     ·智力补偿第24页
     ·项目补偿第24-25页
4 研究区域的发展模式分析及与生态补偿的关系探讨第25-36页
   ·研究区域的选择依据第25页
   ·怀来县基本概况第25-26页
   ·怀来县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第26-34页
     ·延庆怀来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第26-33页
     ·对比结论第33-34页
   ·水源功能区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与生态补偿的关系探讨第34-36页
5 研究区域的生态补偿实证分析第36-44页
   ·实证分析的目的第36-37页
   ·研究区域生态补偿组成部分分析第37-38页
     ·研究区域补偿主体第37-38页
     ·研究区域补偿客体第38页
     ·研究区域监督协调者第38页
   ·研究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的估算第38-43页
     ·经验法(支付意愿法)第39-40页
     ·基于水量水质的跨区域指标模型第40-42页
     ·机会成本法第42-43页
   ·小结第43-44页
6 首都跨界水源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第44-50页
   ·首都跨界水源功能区生态补偿的现状问题第44-47页
     ·补偿现状梳理第44-45页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5-47页
   ·完善首都跨界水源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第47-50页
     ·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立法,为补偿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第47页
     ·实施区域内补偿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提高补偿标准第47页
     ·加强沟通协调,建立流域补偿协商机制第47-48页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完善生态补偿方式第48页
     ·增加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补偿资金的动态监控体系第48-50页
7 结论第50-52页
   ·本文的几点创新性探讨第50-51页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7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政策研究
下一篇:金融危机中社保基金产业投资方向选择的投入产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