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菲油果概述 | 第11-15页 |
·菲油果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 第11页 |
·菲油果的起源与分布 | 第11-12页 |
·菲油果的品种分类 | 第12-14页 |
·菲油果的园林用途 | 第14页 |
·菲油果的药用价值与营养价值 | 第14-15页 |
·菲油果的开发前景 | 第15页 |
·植物抗寒性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细胞膜系统与抗寒性 | 第17-18页 |
·可溶性糖与抗寒性 | 第18页 |
·丙二醛(MDA)与抗寒性 | 第18-19页 |
·游离脯氨酸(Pro)与抗寒性 | 第19-20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抗寒性 | 第20页 |
·过氧化物酶(POD)与抗寒性 | 第20页 |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0-25页 |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3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25页 |
·材料 | 第25-26页 |
·自然越冬低温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人工低温胁迫试验材料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31页 |
·导电率的测定——电导仪法 | 第26页 |
·可溶性糖的测定——葸酮比色法 | 第26-27页 |
·丙二醛的测定(MDA)——硫代巴比妥酸(NBT)反应法 | 第27-28页 |
·游离脯氨酸的测定(Pro)——茚三酮溶液显色法 | 第28-29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SOD)——氮蓝四唑法 | 第29-30页 |
·过氧化物酶的测定(POD)——愈创木酚显色法 | 第30-31页 |
·计算方法 | 第31页 |
·统计方法 | 第31-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59页 |
·自然降温过程中菲油果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 第33-43页 |
·自然降温过程中菲油果细胞膜质膜透性的变化 | 第33-34页 |
·自然降温过程中菲油果可溶性糖的变化 | 第34-36页 |
·自然降温过程中菲油果丙二醛(MDA)的变化 | 第36-38页 |
·自然降温过程中菲油果游离脯氨酸(Pro)的变化 | 第38-39页 |
·自然降温过程中菲油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 | 第39-41页 |
·自然降温过程中菲油果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 | 第41-43页 |
·人工低温胁迫条件下菲油果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 第43-52页 |
·不同低温处理菲油果细胞膜质膜透性的变化 | 第43-45页 |
·不同低温处理菲油果可溶性糖的变化 | 第45-46页 |
·不同低温处理菲油果丙二醛(MDA)的变化 | 第46-48页 |
·不同低温处理菲油果游离脯氨酸(Pro)的变化 | 第48-49页 |
·不同低温处理菲油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 | 第49-50页 |
·不同低温处理菲油果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 | 第50-52页 |
·菲油果抗寒性生理指标的综合分析 | 第52-59页 |
·菲油果抗寒指标主要成分分析 | 第52-55页 |
·菲油果抗寒性隶属函数分析 | 第55-59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9-67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讨论 | 第60-67页 |
·关于人工低温胁迫处理方法的讨论 | 第61-62页 |
·关于抗寒性各项生理指标的讨论 | 第62-67页 |
5. 总结 | 第67-69页 |
·创新点 | 第67页 |
·建议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图 | 第75-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